荧光小分子与氧化石墨烯吸附机理以及性能表现的探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探针虽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生化研究领域中荧光探针却普遍存在选择性差、低信噪比、细胞毒性与响应能力差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有学者提出将纳米材料与荧光探针联合构建生物传感器。其中氧化石墨烯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附性以及荧光猝灭能力,已有多篇论文报道过利用氧化石墨烯吸附荧光蛋白、核酸探针用以检测核酸、蛋白质以及溶酶体且均达到了较为良好的检测效果,但关于小分子探针与氧化石墨烯的报道却寥寥无几。因相较之下,小分子探针在种类、数量以及高空间分辨率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氧化石墨烯与小分子探针之间的吸附机理以及小分子探针性能所受影响尚不明朗。因此,本文选取数种香豆素与BODIPY衍生物与氧化石墨烯先进行吸附性测试,根据吸附性测试数据以及香豆素与BODIPY的结构推测可能存在的吸附机理。接下来在探针被氧化石墨烯吸附后进行选择性测试以及对谷胱甘肽的响应能力相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对探针表现出的性质发生改变的原因并对氧化石墨烯与所选荧光小分子间的吸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认证。
其他文献
高光谱图像聚类是遥感数据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提取和利用遥感信息的常用举措之一。由于高光谱图像中所包含的光谱信息通常表现出较大的类内差异性以及类间相似性,因此仅利用光谱信息进行高光谱图像聚类,难以得到高准确率的聚类结果。为满足对聚类精度的要求,针对高光谱图像具有的光谱变化较大、空间结构复杂、标记样本较少以及数据量大等特点,以多原型聚类、锚点提取以及稀疏子空间聚类为基础,通过联合利用光谱信息与
手性农药进入生物体以及生态环境后,其对映体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仅从外消旋的水平进行研究会造成不准确的环境风险评估,外消旋体中的无效体不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给
尽管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但上市公司中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问题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仍然存在,例如:2012年中国铁建公司(601186)披露高达8亿业务招待费事件、2015年万达集团(300168)查处18起高管贪腐事件以及2018年*ST康得(002450)控股股东违规侵占百亿资金事件等。鉴于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自利行为愈加隐匿且外部治理机制监管乏力,众多学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成为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其以电能为主要动力,大大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不断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会促进汽车产业快速转型,而且是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电动汽车的核心主要包括:电机和电机驱动系统。由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
学科教材是培养公民学科知识技能和学科素养的重要依托、必要途径。学科教材语言与学科知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由于知识的领域性,表述的专业性,从学生学科教育知识学习来看
本实验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Si基板上制备金属V薄膜,拟研究工艺参数对V薄膜结构的影响,并探究V薄膜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联系。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了Ar分压、基板温度、溅射功率和靶间距对薄膜物相结构、微观形貌、沉积速率以及粗糙度等的影响,结合纳米压痕法和四探针测试法分析了V薄膜的力学和电学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要研
近年来,人们对绿色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需求迅速增长,大自然中的生物质作为可再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海洋生物质因其蕴含量极其丰富、分布广泛、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不同海洋生物质进行改性处理,并制备了不同体系的海洋生物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生物质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固化动力学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不同体系海洋生物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海洋生
超构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材料,通过设计亚波长电磁单元能获得天然材料无法实现的奇异功能。它是交叉学科中新的研究方向,为光学器件、信号传输及处理等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目前,光信息的处理往往依赖于电子技术,全光信息处理可避免光电信号转换,提升光信息的处理速度,同时也会降低能耗。本论文主要针对光控超构材料开展研究,利用相干光形成的驻波对超构材料的偏振输出特性进行动态调控,实现全光的偏振信息处理。本论文
货检作业自动化的关键环节包括列车车号的定位与识别,即能够自动记录车号信息,节省人力物力。近年来,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列车车号识别,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实现对列车的自动监测,为铁路车号识别带来了便利。但是,识别图像或者视频中的车号也存在许多难题:首先车号区域在车厢全景图像中占的面积比例极小(小于0.41%),并且存在许多非车号的文本干扰;其次列车车号具有位置多变和字符间隔不定的特点;再次车号识别极易
甘蔗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糖料作物,蔗糖产量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0%。种质资源是甘蔗杂交育种的基础和保障,对甘蔗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可为甘蔗配置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提供重要支撑。为此,本论文对甘蔗育种中的一些重要育种材料进行重要农艺性状分析、抗性位点检测,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进行研究,发掘优异基因资源,研究结果如下:本研究利用已报道的褐锈病抗性位点Bru1和黄锈病抗性位点G1对中国甘蔗育种中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