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县羌族婚俗歌调查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从古羌发展而来,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有着正面且积极的意义。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羌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形式多样、曲风多变的羌族民歌曲调。现在,羌族人民仍保留着传唱羌族民歌的习俗,特别是在重大节日庆典以及婚丧嫁娶等仪式中,人们会相聚在一起,以歌交友,以曲诉情。羌族的婚俗仪式极具本民族特色,在这一特色民俗中,自然少不了婚俗歌这一常用艺术语言,而贯穿于整个婚俗仪式中的婚俗歌种类多样,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曲调和唱词。理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是我国羌族聚居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羌族的传统婚俗仪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变迁的影响下,羌族婚俗仪式除了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仪式之外,还融入了现代婚礼的元素。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婚俗歌进行了调研。本文将通过四个部分来进行写作,以理县的婚俗歌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阅读法、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志、民族音乐学、音乐形态分析法等理论和方法对四川理县羌族的婚俗歌曲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展现四川理县羌族婚俗歌的现状和全貌。绪论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一章理县羌族婚俗歌的概况,分为三个小节,从民族学角度出发,在理县羌族概况(自然与文化背景)、理县羌族婚俗概况(婚俗礼仪和婚俗歌)和羌族婚礼实地调查(两场羌族婚礼的田野记录)这三方面对理县羌族婚俗仪式及歌曲做了简单的梳理。第二章羌族婚俗歌的特点及其演唱风格,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对羌族婚俗歌的分类、演唱形式、音乐形态、特点和社会功能这几方面做了阐述,运用音乐形态学等理论知识对理县羌族婚俗歌的旋律特征、调式调性和音乐风格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理县羌族婚俗文化的变化,分为婚俗仪式的变化、婚俗音乐的改变两个小节,主要从这种传统文化如今产生的变化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来入手进行论述。第四章羌族婚俗歌的发展与保护传承问题的思考,分为理县羌族婚俗歌现状调查和关于羌族婚俗歌的发展与保护传承的思考这两小节,主要是根据现状调研的结果来提出自己对羌族婚俗歌的发展与保护传承的一些看法。最后通过上述几章节的论述而得出本论文的结论。
其他文献
“望夫云”是流传于云南大理白族的一个民间传说,虽此传说有多个版本,但其整体的故事情节却大同小异。歌剧《望夫云》是以这个民间传说为蓝本,由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云南著名文史学家徐嘉瑞共同创作而成。在此歌剧当中,作曲家将云南白族特色的音调以及腔词韵律融入其中,并配合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段,使得整部歌剧作品的音乐戏剧结构较完整且白族风情浓厚,谱写出了一段浪漫、凄美的爱情诗篇。论文选取了歌剧《望夫云》中女主人公《
学位
本篇论文以《春江舟影》和《夕阳箫鼓》两首具有古诗元素的作品为例,结合作者自身演奏经验,通过对作品的创作技法和作品的演奏技法以及作品中的古诗意境和作品中演奏的音乐意境几个层面进行分析,探究钢琴作品中作曲家是如何将古诗元素与钢琴作品巧妙融合的。经过作者的分析得出:两首古诗元素钢琴作品均采用五声调式音阶创作,拥有丰富的民族色彩和弦、装饰音及琶音等写作织体,通过力度变化、器乐音响效果的模仿,将古诗意境融入
学位
经过近300年西方作曲家对中国音乐元素的探讨,20世纪上半叶,西方音乐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不仅在题材领域得到进一步丰富,音乐语言领域也获得极大程度的充实,中国元素的标题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阿布拉姆·蔡辛斯创作的《三首中国小品》正是属于这个时期运用“中国元素”标题音乐的典型作品。作者以钢琴家阿布拉姆·蔡辛斯的钢琴作品之一《三首中国小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曲家生平经历、作品背景以及曲式结构的详细
学位
崔世光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极具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其音乐创作风格既注重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运用,又兼顾演奏技巧与乐思的相结合。崔世光创作的音乐作品以其婉转悦耳、令人回味无穷的特点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篇论文根据崔世光先生的创作经历,进一步地分析《香格里拉》和《云雀》这两首钢琴作品,主要从作品的音乐本体、演奏技法两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作者
学位
爱德华·麦克道威尔(1861~190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被誉为19世纪最重要的美国作曲家之一。《海涅的诗篇》受德国诗人海涅的影响作于1887年。六首作品风格各异,但都拥有一个显著特征——旋律特征明显,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文章中笔者将从作品的旋律特征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详尽的演奏探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麦克道威尔的个人简述,生平作品陈述以及研
学位
《鹧鸪飞》是南派笛曲的代表曲目之一,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以来经典的竹笛作品。该作品经过很多版本的改编,其中以陆春龄和赵松庭两位先生的改编最为著名,深受众多演奏家与广大爱好者的喜爱。论文以笔者学位音乐会中演奏的赵松庭改编版《鹧鸪飞》为例,深入对笛曲《鹧鸪飞》的演奏技法与意象表达进行分析。在演奏技法的运用上,《鹧鸪飞》在运用了南派传统技法的同时,开拓了新的竹笛演奏技法。在意象表达的方式上,运用了标意性、
学位
卢托斯拉夫斯基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波兰作曲家之一,《五首牧歌》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该作品采用民间素材并大胆地注入了 20世纪新的音乐语汇,既保留了原有的波兰民族民间音乐曲调又符合20世纪音乐审美潮流,具有独特的音乐艺术价值。卢托斯拉夫斯基的作品以其风格鲜明、旋律动人的特征而引人入胜。论文将从三个方向进行诠释,首先对卢托斯拉夫斯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进行分析整理,其次针对《五首牧歌》中的创作手法及曲式结构
学位
《春天的鲜花》又名《春天的鲜花开满伤痛的祖国》,选自歌剧《西施》第一幕第二场中西施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该剧是国家大剧院的开山之作,由作曲家雷蕾、剧作家邹静之创作,张立萍、戴玉强、吴碧霞等著名歌唱家们都演绎过此部歌剧。整部歌剧以中国传统的美女“西施”为原型进行创作,舞台大气,唯美,旋律优美动听,特别是《春天的鲜花开满伤痛的祖国》这首歌曲,音域广、气息长、乐句长,采用西方大小调式进行创作,极具戏剧张力
学位
著名作曲家崔炳元作曲的歌剧《貂蝉》,是甘肃省重点推出的原创歌剧剧目,于2014年4月26日在兰州大剧院成功上演。全剧包含序幕和尾声共六幕,整部作品融合了秦腔、碗碗腔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元素,将中国民族音乐特色表现的恰到好处。本文以歌剧《貂蝉》中两首咏叹调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探究为题,所选择的这两首唱段分别为此部歌剧中第二幕第三场和第四幕第二场—《貂蝉答应》和《我回来了》,分为三个部分对歌剧《貂蝉》中的
学位
琵琶与乐队《春舞塞上》是雷兴明教授于2017年4月开始创作,2018年5月完成初稿创作,并于2020年修改完成定稿的琵琶协奏曲,其中包括管弦乐队协奏、双排键协奏和钢琴协奏三个协奏版本。因管弦乐队协奏版本相较于钢琴协奏版本和双排键协奏版本的音响效果更加辉煌宏达,所以论文以管弦乐队协奏版本为研究对象,将作品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及风格体现三个方面进行较细致的分析,从而探究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论文共分为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