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对各种土地利用活动的综合反映。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同时通过调整人类活动,促使土地利用更趋合理,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由于人口的增长,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不断进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本文利用2000-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采用数据分析软件和数学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以期为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如下:   1、从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来看,土地利用类型中牧草地的面积最大,其占总面积的68.48%。其次是未利用地,占总面积的14.03%,未利用地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由于受乌鲁木齐市独特的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的制约,开发利用难度大。   2、2000年-201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建设用地,10年内面积增加了8363.09hm2,其次是农用地,减少了472944hm2;面积变化最少的是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变化最为显著,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2000年到2010年,10年内变化速度最快的是园地,年变化率为7.76%,有很大的增加趋势。农业结构的调整,政府政策等因素是园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速度较大;再次是其它农用地,耕地,林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牧草地,其它土地。   4、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在2001年为0.051%,综合指数为196.64,到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达0.121%,综合指数为198,呈现增大趋势。总的趋势来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类型正处于发展期。2003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为-0.002%,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处于调整期,随后进入发展期。   5、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来看,2000年到201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信息熵,均衡度缓慢增大趋势,正好相反优势度呈逐步下降趋势。这说明随着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空间布局的优化,土地利用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发展。   6、从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看,自然因素短时间内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不大,人文因素才是主要驱动力。把人文驱动因素可以归类为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政府政策等,这些因子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其他文献
官员和罪犯本来是不相干的两个名词,然而腐败却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当前的中国正处在腐败现象多发、易发的时期,如何有效遏制官员腐败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兴亡、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抓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
桉树人工林大规模引种改变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而造成对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在对云南省澜沧县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了桉树引种后造成常绿
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公务员的素质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是,我国公务员规范管理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公务员的考核也往往流于形式。构建正确科学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对公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即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
学生培养问题牵涉面很广,几乎涵盖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简而言之,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高级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
近两年来,在我省鹤岗日报上,经常刊登于是乎(或孔鉴)的署名评论文章,每篇三百五十字左右,立论犀利,切中要害,说理透彻,文风活泼,感染力强,颇受读者喜爱。这个于是乎(或孔鉴)
本论文旨在研究柬埔寨参议院的强化培训项目。论文研究了参议院现行培训课程与强化人力资源的关系,认识培训项目和培训过程与员工素质提升的关系。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本文
本文探讨了“低碳”的来源,以及其实施的重要性.城市为人口和生产的高度集中地,排放了大部分的温室气体,因此低碳城市是实施低碳的主体.同时阐述了低碳对于在我国实施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