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作品的精神世界及其叙事特征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题是关于沈从文乡土叙事文本及其精神世界的分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典范作家,沈从文成熟之后的乡土作品实现了意境对叙事的渗入,从而形成了一种所谓诗性叙事的经典文本。  沈从文的乡土写作于20世纪30年纪臻于巅峰。其作品呈现出从自然人性角度对湘西文化的肯定和留恋,以及对湘西落后封闭的忧思,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体情绪。回眸凝视湘西古朴原始的生存状态,体现对现代和乡土双重反思的矛盾认知;进而在40年代,沈从文基于“文运重建”的宏阔视野,将对现代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观察指向和谐人性、有序生存的“乌托邦”的建构。沈从文自人性观照“湘西世界”,并以湘西视角反观现代文化的记忆及其想象,从而构筑了双重品格意义的文化湘西和文学湘西。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换呈现出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促使沈从文重新审视自身创作,只是也只能是现代版“桃花源记”。因而,自《边城》以至《长河》,沈从文的乡土写作,始终笼罩在沈氏忧郁、挣扎、反思的书写情境下,而这种情绪,作为沈从文叙事视点的有机构成,使其在文化诗学、艺术审美和生命哲学三者同构和谐“存在”的理想上达到高度统一。  本文认为沈从文的古典文学中意境理论在叙事作品中创造性的运用,最终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性叙事文学的集大成者,尤其是其对“湘西世界”的“桃花源”想象,更是体现了其在乡土与都市这种背反困境中的一种精神诉求,从而也创造了属于他个人的那种浓郁又独特的“忧郁”情绪。
其他文献
本文以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影响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萨特在中国的接受放入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大背景下进行全面考察,对“萨特在中国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进行
在当代文坛,木心先生非常特别,他的文学也非常特别。他自称是“绍兴希腊人”,视希腊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在精神上他是世界公民。他博通古今,学贯中西,具有非常广大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城乡大移民打破了几千年传统乡土文明和当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相对均质、稳定的社会文化结构,中国都市社会出现了新兴的都
研究报告在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进程的整体视野中,从文学是人的观念的对象化、心灵化的理论立场出发,研究50至7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叙事的历史状态、特点、走向与规律,揭示出当
学位
本文用描写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和语法化理论,对新邵方言的结构助词、体貌助词、语气助词、度量助词、传信助词等五个助词子系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力求从语义功能、句法分布、形
本文采用追踪访谈的方法,从词汇知识的角度出发,运用深度词汇知识理论对美国学生汉语手部动作动词的词义知识和搭配知识的习得过程进行持续跟踪调查,综合考察美国学生对手部
严复是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严复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他在思想哲学和翻译领域做出的贡献,严复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被关注
世界石材人的年度聚会——意大利维罗纳国际石材展于2010年10月2日圆满落幕。本届展会参展企业1500家,展出净面积超过76000平方米。共有来自56个国家的798家国外企业参展,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的石材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行业,我国石材机械与工具制造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