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系中烧变岩的特征、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自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现象。作为煤层自燃的重要产物,烧变岩在全球分布广泛,但国内对其关注较少,尤其关于烧变岩特征及形成年龄的研究相对更少。为此,本文以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系煤层自燃所形成的烧变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利用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锆石(U-Th)/He测年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年等研究方法,对烧变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烧变岩的年代学进行了研究,初步明确了侏罗系煤层自燃及烧变岩的形成时间,证实了烧变岩的形成年龄与构造强烈抬升或河流快速侵蚀的时间具有一致性,进一步探讨了烧变岩区白色砂岩的成因,从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烧变岩所蕴含的地质信息。受控于煤层的分布特征、气候条件及人类的采矿活动等因素影响,煤层自燃现象(古煤层自燃和现代煤层自燃)主要发生于中国西北地区。烧变岩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各沉积盆地边缘(如鄂尔多斯盆地、伊犁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北缘)及造山带前缘(如天山造山带、贺兰山造山带)的侏罗系露头区。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可将煤层自燃的产物总结为三类:烧变煤系列、气体及气孔矿物系列和烧变岩系列。烧变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系中的烧变岩颜色主要呈现不同色调的红色,亦可见白、黄、黑、钢灰等多种颜色;主要构造特征包括残余构造、气孔构造、柱状节理构造、角砾状构造和熔岩构造等;烧变岩在高温变质过程中可形成多种高温矿物,主要包括方石英、鳞石英、堇青石、铁堇青石、莫来石、赤铁矿和磁铁矿等,这些高温矿物可以指示烧变岩所经历的变质温度;烧变岩中主要成分为Si O2和Al2O3,含量基本保持稳定,Fe2O3的含量相对较高,在烧熔岩中含量最高,同时烧变岩中Si O2含量与Mg O和Al2O3存在负相关性。此外,在烧变岩中δEu中显示为负异常,在δCe中显示为无异常,烧结岩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高于烧熔岩。鄂尔多斯东北部烧变岩锆石的(U-Th)/He年龄主要集中于两个年龄段,分别为1.74±0.19 Ma和4.52±0.77 Ma~4.75±0.37 Ma,烧变岩的年龄与河流侵蚀时间相当,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煤层自燃及烧变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上新世以来的河流侵蚀作用。伊犁盆地北缘烧变岩锆石的(U-Th)/He年龄为0.84±0.22 Ma,烧变岩的年龄与天山造山带构造隆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表明天山造山带的隆升控制了煤层自燃及烧变岩的形成。在天山北缘硫磺沟地区,通过对天山隆升和河流阶地年龄以及烧变岩与上覆沉积物之间关系的研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方法,认为该地区经历了4个阶段煤层自燃,从中新世晚期开始持续至全新世。由于烧变岩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和河流侵蚀具有相关性,并且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利用烧变岩的时空分布规律为研究构造隆升和河流侵蚀的时间及速率提供一种新思路。在鄂尔多斯东北部野外考察中,在烧变岩区注意到一种特殊的、多孔的、渗透性强的白色砂岩,这种砂岩往往与烧变岩或煤层共生。它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由高岭石胶结。综合研究认为该砂岩呈白色可能是由于在煤层自燃期间形成的酸性低温热液循环促使原砂岩高岭石化所致。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海洋平台配套设备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多样化,动力定位系统及主机等大型设备的低频振动在平台结构传播过程中较难衰减,易引起平台的局部共振,加剧结构的疲劳破坏并引起人体的不适。动力吸振作为低频振动控制途径之一,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不需要额外耗能等优点。采取动力吸振的方法对平台开展低频振动控制时,需首先分析局部共振区域动态特性,海洋平台由大量梁、板、板架,柱壳等结构组合而成,大量学者基于数值法与
学位
Ti3C2Tx(MXene)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因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优异的机械强度以及体积容量等优点,在超级电容器和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单层MXene纳米片易发生不可逆的自堆叠,影响其容量。因此,有效地抑制MXene的自堆叠,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围绕这一问题,本论文以MXene与其它材料组装为主要思路,具体包括单层CoAl-LDH(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富含氧空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意义]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能力是高效完成国防科技战略研究任务、提升国防科技战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从动态研究类、专题分析类、综合研判类等方面,详细分析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任务体系,细化提出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的情报获取能力、情报挖掘能力和情报融合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质量功能展开方法(QFD),构建任务驱动的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结论]提出
爆燃是油气类能源生产、运输及应用等过程中潜在的安全威胁之一。高闪点航空煤油是一种供航空飞行器使用的碳氢燃料,具有热值高、燃烧稳定等优点。在某些军事领域,储存航空煤油的狭长舱室在剧烈碰撞、外力打击等情况下,存在发生局部爆燃的潜在危险,严重影响舰船、飞机等运载器的使用安全。在爆燃防治方面,主动抑爆是有效防治爆燃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抑爆剂如细水雾、干粉、惰性气体等灭火能力较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