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很早就出现了,如在《伊索寓言》里,动物形象作为人的隐喻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象征着人类的某些特征,例如狐狸代表作人性的贪婪与狡诈,蛇代表人性的邪恶与残酷等。到了小说兴起的十八世纪早期,动物失去了寓意式的象征意义,作为与人类不同的物种真实地进入了文学作品中,如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和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的《格列佛游记》(1726)都提到了很多动物形象,这两部小说里动物真实地参与到了主人公的生活中。《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都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主人公在海外的奇遇,而研究者们在分析两部作品时,通常集中分析其荒岛文学的共同特征,或是两部作品呈现的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差别,往往忽略了两部小说中的动物形象。本文通过分析《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中的动物与人的关系,深入探讨笛福和斯威夫特对动物地位的看法,以及作品中动物对于人的意义。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两部作品,接着对前人关于这西小说的评论进行简要的文献综述,然后介绍论文的理论视角,最后指出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动物在两部作品中作为生产生活资料和工具为主人公所用,指出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下,笛福和斯威夫特把动物当作无生命无情感的存在,动物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求。第二章介绍了两部作品中动物作为人类的竞争者形象出现,人类既用暴力手段对付动物,也主人公用和平手段对付动。笛福和斯威夫特把动物视为人类的竞争者并以此来树立鲁滨逊和格列佛的权威,揭示了两位作者在把动物作为竞争者时透露的人类中心主义意识,。第三章介绍了两部作品中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混杂性。从动物的拟人化和人类的动物化这两个部分,讨论了动物和人类的相似性,指出在机械唯物论的影响下,笛福和斯威夫特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指出笛福和斯威夫特都受到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在小说里的动物与人的关系中,动物都是隶属于人的,但是在机械唯物论的影响下,人类和动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人和动物的关系又存在一定的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