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培育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ause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的新媒体步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流交往,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念行为,推动着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格局的调整与演变。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新媒体社群的主要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对他们这一群体搞好文化安全意识培育工作,不仅有利于他们不被新媒体的某些嘈杂环境所侵蚀,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为国家安全筑牢保护屏障。相反,在新媒体方兴日盛的环境下,如果不培育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不仅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思想困惑,还可能会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巨大威胁,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因此,研究新媒体与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论文首先从新媒体和文化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来源等方面探寻学理支持和逻辑架构。其次,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设计一组内容全面、针对性强、主题明确的调查问卷,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从数据可见,在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之下,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培育取得了可观成绩,主要表现为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体平台当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利用新媒体培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效果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自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等三个方面。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培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新媒体平台中主流文化引导力不强、高校文化安全意识培育效果欠佳、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自觉性不高等三个方面。产生这三个方面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新媒体平台文化建设不足、我国新媒体平台监管不力、高校文化安全体系不完善、西方文化对学生侵蚀严重等四个方面。最后,针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培育存在的不足,从为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培育提供方向与内容保证、借新媒体优势改善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培育条件、健全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体制机制、增强大学生自身培育文化安全意识的内在动力等四个方面提出培育之策。
其他文献
知识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更加需要跨越组织边界持续不断地搜寻、获取、吸收新知识或新资源,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然而,企业能否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知识免受模仿。企业通过不同搜索方式获得不同属性的知识,需要根据知识特征匹配合适专有化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保护,因此,对外部搜索知识属性与企业专有化机制选择间关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学位
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党和人民在漫长而伟大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凝聚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思想文化以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革命文化所蕴含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不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旗帜,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宝贵财富。本文以革命文化的发展脉络入手,通过对于革命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对于革
学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国内外新形势,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新对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文化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及新论断。习近平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刻国际、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即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背景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亟需理论指引。在理论渊源方面,习近平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述
学位
贫困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摆脱贫困不仅是中国,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从人类历史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与贫困作坚持不懈的斗争。贫困问题的解决,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的未来。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带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频发性的经济危机和激化的社会矛盾,这促使马克思深入思考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病。马克思的贫困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通过研究借鉴亚
学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面临很多困境与挑战,需要我们从文化哲学视角分析现实情况与破局方案。构建这样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仅仅对中国有利,也是让全球人民共同受益的一个的美好愿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全球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带来了文化冲突,学会如何化解文化冲突,如何让全球共同发展,关系到全球人民共同的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吸收了诸多思想的优点与长处,
学位
家国情怀是蕴藏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价值基因和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最深厚的情感归宿和文化密码。这一贯穿古今、历久弥新的情怀发挥着重要作用,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告别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让新时代的奋进脚步更加稳健有力。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一直大力推崇家国情怀,在各大重要场合阐释了弘扬家国情怀的价值旨趣和实践路径,并特别强调新时代正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
学位
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做支撑,总需要伟大的精神不断蓄力。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和生命力,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强大支撑力。今天,我们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正在向更高层次、更远大的目标进发,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这一跨越时空、历久弥
学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是促使农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精神风貌的思想保障。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愈加重视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的问题。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加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将主流思想化为农村群众的实践行动意义重大。新时代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取得一系列明显成就,众
学位
拥有强大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整合了党内思想,统一了全党全社会的认识,在党的凝聚力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历史决议》的通过对新时期党的凝聚力建设具有多重效用。第一,维护党的凝聚力的核心支柱。通过客观评价毛泽东的功过维护其作为党
学位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文化统一战线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统一战线工作要服务大局,广泛凝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发挥凝聚智慧、建言献策的优势。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文化领域抗日救亡力量尚未很好地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尚未为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发挥其最大作用。中国共产党担起民族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