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积累特性及其微生物耦合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施肥是维持和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管理措施,而木质素作为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其积累特征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和碳库的大小。本研究通过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与田间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观测秸秆配施化肥及单施化肥对亚热带石灰土旱地、红壤旱地及红壤水旱轮作地中木质素的量、组成(各单体含量和比例)的动态变化,明确木质素对有机质的相对贡献,并同时监测木质素积累过程中关键功能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并比较不同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的积累与微生物功能群动态变化的内在关系,阐明亚热带典型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的积累特性和微生物耦合机制。主要结论如下:  (1)长期单施化肥对石灰土木质素总量无显著影响,但红壤木质素总量显著增加(55±1)%;秸秆配施化肥均显著增加了红壤旱地、红壤水旱轮作地及石灰土旱地的总量,分别于长期定位试验前414.47、201.56、337.12μg·kg-1增至2092.40、1972.24、2096.52μg·kg-1,表明秸秆配施化肥更有利于亚热带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的积累。长期施肥显著增加了红壤中木质素组分C类单体的比例,其中水旱轮作地中C类单体含量及其占木质素总量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旱地,石灰土则表现为V类单体比例的增加,表明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的积累具有单体特异性。  (2)在周年季节动态变化过程中,土壤类型显著影响木质素V类、C类单体比例及木质素对有机质的相对贡献,且施肥处理均显著影响木质素的积累特性(S类单体除外)。石灰土旱地、红壤旱地及红壤水旱轮作地中木质素对有机质相对贡献均表现为秸秆配施化肥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单施化肥使得亚热带农田土壤中木质素单体组成在周年内出现:C类单体比例有所降低,V类单体比例有所升高的现象,但最终表现为无显著差异;一次性添加秸秆配施化肥,在短期内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木质素的积累,但与红壤旱地相比,周年内红壤水旱轮作地及石灰土旱地中木质素对有机质相对贡献的增幅并不明显。  (3)含漆酶基因的细菌丰度(1.20-3.04×105) copies·g-1显著高于真菌丰度(1.21-6.23×104)copies·g-1,且在相似性90%水平上,含漆酶基因的细菌丰富度及香农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含漆酶基因的真菌(担子菌);其中,含漆酶基因的细菌群落主要集中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等。含漆酶基因的细菌群落对漆酶活性贡献较大,可解释其>90%的变异,且细菌丰度与漆酶活性线性关系显著,表明含漆酶基因的细菌群落(cbr1-cbr2)可能是指征亚热带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积累的关键功能微生物。  (4)土壤养分、酶及微生物共同影响了亚热带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的积累:其中,气温及Olsen磷为驱动石灰土与红壤中木质素积累差异的显著因子,氮素是驱动红壤旱地及水旱轮作地中木质素积累差异的显著因子;而与丰度相比,含漆酶基因的细菌群落组成对土壤中木质素的积累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进一步将含漆酶基因的细菌群落优势种作为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木质素的单体组成具有微生物特异性,不同的单体显著相关的优势种不同,这可能是引发农田土壤中木质素进行选择性积累的关键生物因子。
其他文献
景观可视化是近30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复杂的自然系统进行模拟和可视化成为可能。并且,在环境决策中,公众的参与越来越普遍,积极的公众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系统对容量、速率和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重构天线由于具有可实时重构天线特性的优点,不仅能满足现代通信系统信道环境多变的要求,又能极大地降低通
GSM网络优化智能辅助系统采用专家系统为其核心思想,以事例(case)为知识表示方式,进行基于事例的推理CBR(Case Based Reasoning).该论文提出用KDD理论和技术来解决事例瓶颈的
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作为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内的主要建群种,具有防风固沙的生态价值,也是当地重要的牧草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当地民众对过渡带内地下
该文就深亚微米MOS器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文献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对称栅场效应晶体管(Asymmetric Gate FET)、组合栅场效应晶体管(Combined Material Gate FET
胼胝体是脑内最大的联合系统,负责两侧大脑皮层之间的信息整合。胼胝体纤维起源于一侧大脑皮层的锥体神经元(主要来自Ⅱ/Ⅲ层和Ⅴ层),并经过大脑中线,以特定的模式投向对侧皮层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凹槽环绕栅结构,并对器件模拟和制备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调研了器件尺寸缩小所面临的挑战和各种新型结构的基础上,创新地
NBS-LRR类型基因是植物中主要类型的抗病基因,且抗病性是这类基因的所发现的唯一功能。目前对抗病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草本植物,对木本植物的NBS-LRR类型基因的进化模式知之甚
该文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和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综合和评述.(2)在深入理解等效小参量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它的推广及应用,并提出了用等效小参量法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飞机、卫星等高速移动体的应用和服务逐渐深化,在军用及民用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信号传输对抗干扰、保密性等的要求,扩频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