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特征的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1A2B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攀升,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目标之一,如何满足老年人不断变化的行为需求和养老需求,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有待研究的问题。我国城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突出,城市中心区域老旧小区建造年代久远,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和设计理论的局限性,普遍缺乏对老年人的考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老旧小区内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众多,家庭养老功能退化,社会养老机构问题诸多,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成为解决当下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同时关注社会学、老年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方面的学科,探讨如何优化城市老旧小区中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养老现状,考虑到住区户外空间环境和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推进社区养老模式的大背景下,提出城市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更新改造策略。  首先通过实地调研、拍照记录、无结构访谈等方法,对老旧小区的发展现状和改造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且通过现场观察、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现状、行为特征、养老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其次,考虑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同时结合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实际需求,提出社区养老的体系构筑:一方面要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区外环境,激发老年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发展和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使老年人既能享受家庭温暖,又能得到良好的照顾服务。最后,根据相关理论基础,从改造原则和具体改造措施两个层面提出对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建议,不仅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实现我国城市既有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迅速、舒适、安全以及现代化的交通方式,通过可达性的提高,大大改变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影响范围内的区位条件,吸引大量城市活动聚集过来,有利于城市
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建筑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然而,物质上的提升未真正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邻居是环绕我们生活的人群,邻里关系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由起初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开放式教育转变。校外活动场所作为社会教育的必要机构是开展素质教育主要平台,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同时国家出台了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热潮,一批批新校园随之拔地而起,新的设计思潮使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目标,大学校园环境
本文是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城镇化下古建筑周边环境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研究》(15BG097)的子课题研究完成的。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积累了非常丰厚的文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被政府大量的征用,从而促使了失地农民的快速增长。为了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政府组织规划并就地兴建一批批的城市回迁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事情和发展背景。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这将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冲击
近年来,我国的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经常发生特大、重大性火灾。然而由于商业建筑所发生的火灾在所有火灾类型中,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经常发生,不仅
银行建筑是中国近代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式建筑类型,同时它也在金融类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银行建筑作为特定时期所产生的新建筑,是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见证。因此,对这一时期
传统民居是我国灿烂的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传统民居正受到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我们的城市越建越大,留给传统民居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