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建筑空间特征研究——以大连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由起初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开放式教育转变。校外活动场所作为社会教育的必要机构是开展素质教育主要平台,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同时国家出台了的相关政策和条文,支持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全国掀起了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高潮。我们似乎看到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明天。但是,着眼于当下大部分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无论是数量上,规模上还是环境建设上都难以满足全国2亿多青少年校外活动的需求。  目前国内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场所研究相对较少,多数是场所运营及管理、政策方面。研究缺乏普适性与实践性,且缺少对青少年心理、场所环境等方面的关注,造成了场所建设与时代发展趋势脱节的现象。  本文即是以此为突破口,以校外教育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校外活动场所的建筑空间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大连市区内校外活动场所的实地调研及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分析,挖掘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优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行为学、儿童心理学等科学知识总结出青少年校外场所的类型、管理模式、空间构成、空间布局形式、空间设计原则、空间特征以及主体行为与空间领域的关系。积极构建一套多层次、多角度、完整的校外活动场所建筑空间特征理论。初步探寻适合我国新型教育模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建筑的设计理论,借以探索未来校外活动场所设计的理想模式。  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点,希望能对未来关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研究和建设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古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保护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古建筑通过与周边环境长期磨合,会形成一套具有地域文化内涵并适合建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新问题,应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来考究,用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加以指导,促进其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课题选择了以煤炭著称的府谷县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的快速发展,城市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地铁站是沟通地上地下各类空间的一个重要的媒介,大量人流的集散为地铁站点与商业空
在当今我国的城市规划界,“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被规划者们所广泛认同。作为“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城市视线通廊的控制也逐渐出现在各类规划工作内容
在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迅猛发展的当代,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社会背景下,从考察建筑表皮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的是表皮与材料的关系、材料的生态及美学关系,发现材料在建筑创作
为了适应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近年来积极地更新和颁布了一系列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尤其是陆续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不仅强调了社会经济发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迅速、舒适、安全以及现代化的交通方式,通过可达性的提高,大大改变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影响范围内的区位条件,吸引大量城市活动聚集过来,有利于城市
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建筑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然而,物质上的提升未真正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邻居是环绕我们生活的人群,邻里关系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