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文”张力视角下的宋代艺文经籍观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种哲学史视野下的观念史个案研究,力图从“思想义”而非“训诂义”的视角揭示“艺文”“经籍”这一观念群内部的接续与跳跃,并透过“思想义”深化对于艺文经籍观所蕴含的“实践义”的理解。所谓“哲学史视野”,是指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概念分析法,将出现相同概念(“艺文”“经籍”)的文本材料进行排比并分析。而观念史个案研究则是指本文以“艺文”“经籍”为对象,将“艺文”“经籍”这一观念群本身的某些特征转化一些基本的解释单位(“体”“用”“文”),考察二者所承载的宋代社会文化内涵,分析宋人对“艺文”“经籍”的价值评判是基于何种观念基础作出的,又是如何发生转变的。“艺文”“经籍”二词由来已久,对二者的考察多在史志目录的范围内进行。但“艺文”“经籍”在宋代的实际使用远超史志目录的范围,故本文将“艺文”“经籍”从史志目录中抽离出来,以新儒学中的“体”“用”“文”概念考察二者所承载的宋代社会文化内涵。“体”“用”“文”概念之所以能适用于对“艺文”“经籍”的分析,在于“艺文”“经籍”可还原到经艺、文辞、程艺、德治教化四个角度,这四个角度与“体”“用”“文”关系密切。唐末儒学衰微,科举与“经籍”之间存在张力:一方面是“经籍”本身被科举中的帖经测试异化为记诵之学,失去了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是进士科的声势浩大让士人在诗赋层面做足功夫,“艺文”成为“经籍”的挑战者。北宋初期如范仲淹、石介、胡瑗诸人通过对程艺、文辞层面“艺文”的批评,将“艺文”“经籍”作为“道体”的承载者指向于经纶天下的“用”,“艺文”“经籍”在“体”“用”“文”三者之间达到了和谐统一。宋人对“经籍”一词形成了不同于前代的身份认知。就指称范围而言,宋代“经籍”与前代相比有了缩小,从广泛指称三教典籍变为主要指儒家经典。站在新儒家的立场上来看,“经籍”词义的这一转变称得上是对“经籍”的“净化”。大约与此同时,在新儒家内部产生了对“经籍”作者身份的讨论,这一讨论的进行与新儒家“道统”谱系的确立紧密相关——曾被纳入“道统”谱系的作者(如扬雄、王通、韩愈),他们的作品都曾在某一时段内被称为“经籍”。而随着“道统”谱系的更新,一旦他们被剔出这一谱系,他们的作品也就不被称为“经籍”了。新儒家“道统”论的构建与“十六字传心诀”密切结合,由此形成了“传心不传经(籍)”的传承理念。新儒家认为除了作为圣人之道的载体外,不值得给予“经籍”本身更多的注意。而一旦这一载体并不是独特唯一的,甚至也不是最精确的,“经籍”的作用及地位便被“弱化”了,并由此生发出了束书不观,即轻视泛指群书的“艺文”“经籍”的态度,开启了明代反智识主义的端绪。新儒学中道学一派着重强调“道体”,“用”与“文”均处于从属于“体”的位置,“体”“用”“文”三者在道学内部发生了割裂。“博于文”层面、泛指群书的“艺文”“经籍”被道学家基于“支离”“炫博”的考量予以批评。而当“文”承载起“道体”时,它便在道学内部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艺文”不仅可以资“用”,还可以通过文学的涵养性情作用涵“体”。“艺文”通过资“用”涵“体”在道学中发挥着作用。
其他文献
孫詒讓是晚清著名的樸學大師,是乾嘉學派後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經學、訓詁學、校勘學、諸子學、文字學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論文以孫詒讓的《尚書》學爲研究對象,通過梳理孫詒讓《尚書駢枝》《十三經注疏校記》等著作,總結孫詒讓的《尚書》學成就,評價其《尚書》學得失。清代《尚書》學是對歷代《尚書》學的承繼,並大致呈現出由宋學到古文經學,再到今文經學的演變軌跡。孫詒讓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之下的《尚書》研究主要取得
学位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一些地形复杂、偏僻封闭、交通不便的地区,依托畜力的运输活动即驮运长期存在,是当地民众的重要运输方式,在其日常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尤其在青藏高原,利用牦牛进行驮运是藏族民众古往今来重要的运输方式。不论是牧民用自家牦牛进行牧场搬迁,还是藏商组织驮队进行长途商贸活动,牦牛驮运都是随处可见的民俗实践,因此,用民俗学的视角对青藏高原上的牦牛驮运组织和驮运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
学位
“担经挑”是一种以“挑”为主、多人协作表演的民间舞蹈,也称“担花篮”或“履迹舞”,主要在豫东地区盛行。针对担经挑起源的解读,有“履迹说”“造人说”“宓妃救母说”等诸种说法,认为这种舞蹈与歌颂女娲、朝拜祖先、弘扬孝道、祈福还愿等有着密切联系,它也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传承性。为了满足更多表演者的需求,担经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其表演动机不再局限于神圣场所的敬神,更集中体现在村民日常生活的娱乐需求。但
学位
清代初期的隶书中兴,是清初文化艺术界的大事,反映了当时复古求新的思潮。广义概念上的隶书最初孳生于大量的文字传抄活动,是篆字时代的书者为便捷其书写,在有意或无意中简省、离散篆字的笔画,从而逐渐产生的新书体。隶书在两汉逐渐发展至成熟,汉代以后逐渐被其他书体取代实用地位而趋于式微。唐代产生过一次隶书创作高峰,而后又渐被世人冷落,直至晚明。尽管创作隶书的书家仍不乏其人,然而隶书的结字、笔法、章法乃至墨法都
学位
[目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AD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现存药物仅能减轻病人的病情,无法防止病情进展,也无法扭转疾病的恶化,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年来,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潜在的抗AD活性。已有研究表明,杨梅素和桑色素两种黄酮醇
学位
由歐陽詢等人主纂、成書於唐武德七年(624)的《藝文類聚》,是中國現存最早且最完整的類書之一。它内容廣博,分類嚴密,開創了“事文合璧”的類書編纂體例,同時具備類書和總集的功能,保存了極爲豐富的唐代以前的文獻資料,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從中輯録已經亡佚的古書,還是將書中的古本與通行的版本進行校勘,學者們很早就對《藝文類聚》引起了重視。輯佚學方面,《玉函山房輯佚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学位
期刊
明代是我国兵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这一时期的兵书以庞大的数量、多样的种类和贴近时代的内容展现出独具一格的时代特色。明代兵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兵书编纂者与刊刻者的共同努力。论文以明代人的兵书编纂与刊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明代兵书的发展状况。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兵书的发展情况,对本文所研究的兵书的性质与范围作了界定,指出了明代兵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种类上呈现出的特色。对明代兵书发展
学位
禽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能使禽类患不同良性及恶性肿瘤的一种疾病。ALV会使家禽各项机能受到抑制,体重增长缓慢、产蛋量下降、免疫抑制等亚临床症状出现,禽白血病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依据该病毒在细胞培养,病毒相互干扰模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不同的宿主范围及抗原结构在囊膜蛋白上的区别等情况,ALV可以分
学位
益生菌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畜禽规模化养殖中,其饲喂效果也得到了畜牧从业者和学者的广泛认可。近几年本实验室将屎肠球菌进行高温高压灭活制备成注射剂对小鼠进行静脉注射,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和疾病防治作用。在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发现,静脉注射灭活屎肠球菌制剂对感染沙门氏菌的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于是本课题进一步较深入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希望为沙门氏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主要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