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盆地北部坳陷构造演化及其成藏史模拟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部坳陷位于武威盆地北部,武威盆地处河西走廊盆地群东南部,位于华北地块、祁连褶皱系、贺兰台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交汇部位。目前甚少有前人使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地区各时期的构造演化及其成藏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本文结合测井、地震、地化数据源等资料,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层岩性、古水深、古热流值等参数基础上,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和成藏模拟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演化和成藏史模拟。构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构造演化阶段有:(1)海西期裂陷发育阶段,由于古亚洲洋向南俯冲,海西晚期阿拉善地块处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南部祁连海盆向陆壳下俯冲消失开始造山活动,北部坳陷地区发生裂陷作用,各级断裂控制着北东向展布的“单断式”箕状地堑和“双断式”地堑发育;(2)印支期抬升剥蚀阶段,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北祁连及河西走廊地区整体抬升,造成研究区三叠系沉积整体缺失;(3)燕山期二次裂陷发育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北部龙首山断裂右旋走滑、内部伸展拉张,断陷开始发育,研究区北东部为断陷中心,西部地区处于隆起区。晚侏罗世,研究区北部龙首山南部祁连山造山活动剧烈,研究区挤压隆升遭受剥蚀。早白垩世,受冈底斯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影响,祁连山区域发生隆升,区域持续受到北东-南西向挤压兼右旋走滑的作用影响,北东向断裂再次伸展,一系列北东向裂陷范围扩大,沉积范围扩大,开始形成统一的湖盆;(4)喜山期坳陷形成阶段,第三纪,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研究区再次处于右旋走滑构造背景下,造成北东向断裂再次右旋走滑伸展。该时期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减弱,开始向坳陷阶段转变。第四纪,研究区南部遭受挤压,隆升剥蚀,该时期断裂活动极弱,整体处于坳陷阶段。油气成藏模拟结果表明: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整体较高,石炭纪末期开始进入生烃门限;二叠纪末期石炭系烃源岩已经开始进入成熟阶段;自三叠纪末期后石炭系烃源岩开始进入高成熟阶段,现今坳陷中部石炭系烃源岩整体处于高成熟阶段。结合构造演化阶段以及成藏史模拟结果等综合分析,武威盆地北部坳陷可作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其他文献
安边地区X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油气资源富集,其延长组长4+5为近年来重要的勘探开发层段之一。结合井区内长4+5段测井曲线和室内实验室资料,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和孔渗测定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边地区X井区长4+5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且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及水下天然堤四种微相。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构成的粒间
本文以车排子东翼白垩系油藏为研究对象,运用油气成藏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地震、钻井、录井、地化实验分析等资料,对车排子东翼白垩系典型油藏的类型、储盖组合、输导体系、流体性质、温压等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车排子东翼白垩系以地层-岩性和断层-岩性复合型油藏为主。油气主要富集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纵向上,越靠近地层尖灭线油层越厚;平面上,地层尖灭线附近发育的油藏面积大,断层处油藏大小及形状不一。不整合面、断层、砂体所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是车
Z1-L17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是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一个新区块。山西组山1段是该区块重要的潜力开发层位。前人对该区块山1段沉积相有不同认识,持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等观点。由于对该区沉积相研究不够深入,进一步导致砂体展布不明确,已严重制约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因此深入开展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针对研究区存在的上述问题,充分利用研究区地质资料及钻井资料,对Z1-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分布广、储量大,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增大,致密油产量所占比例逐年增大。但是由于低渗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致使致密油成藏控制因素、富集规律等存在不同认识和见解,从而影响到致密油的勘探及开发思路和方式。安塞油田前期勘探开发主力层位为长6及其以上地层,对长8油层的成藏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相对较弱。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长8油层物性较差,属于低渗、超低渗油藏。从油气成藏角度看,研究区偏离生烃中心,油气侧向运移,油源不足,造成长8油藏充注不充分;
麻地沟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_1油层亚组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其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大,是该地区主力含油层段之一。但由于研究区该层段储层非均质性为强-中等,导致石油采收率相对较低,稳产维持较难。因此,加强油藏的精细描述,研究各小层储层特征及含油规律,能够为提高石油采收率、保证石油稳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依据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地层学、地球物理学、随机建模和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主要运用钻井
指向式井下闭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目前先进的自动化钻井技术,较其它钻井技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中的轴承系统是实现钻井工具旋转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向节轴承是井下闭环钻井工具可控弯接头中传递扭矩和钻压的关键部件,本文针对导向节轴承的摩擦性能和力学性能展开研究,为提高井下闭环可控弯接头导向钻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奠定基础。本文首先讨论了井下闭环可控弯接头中导向节轴承的结构和
随着常规高渗储层石油逐渐开发殆尽,低孔低渗储层作为其替代资源和石油勘探开发的必然趋势越发被学者和专家所关注。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深水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研究区单井产量低,严重制约油田的稳产周期。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测井资料、物性分析等资料,利用高压压汞、恒速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纳米CT等实验分析手段对华庆地区长6_3不同类型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是我国未来天然气主要的接替选区,具有“持续式”聚集的特点。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未对该地区山西组建立页岩气的富集模式。本文选取延安地区山西组泥岩样品,以一大整块样品,钻取直径为2.5cm的岩心柱子,利用WYMN-3型温—压生烃模拟仪对岩心柱进行生烃模拟实验,研究其生排烃潜力,并利用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的方法对延安地区山西组储层孔隙进行分析,并与
全旋转闭环指向式导向钻井工具是多分支井、大位移水平井和高难度定向井等非常规井的井眼轨迹控制的关键工具,导向钻井工具在井下受到多种复杂载荷的作用,导致导向钻井工具容易发生振动,影响其导向稳定性、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对井眼轨迹控制和井壁质量等造成影响。本文针对全旋转闭环指向式导向钻井工具,首先分析了导向钻井工具偏置机构的偏置原理,建立了偏置机构的运动模型,提出了通过控制偏置机构偏心环的旋转来调节导向轴
采气管柱是油气资源从井下开采到地面的唯一通道。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采气管柱的破坏时有发生,高温、高压、高产气井在生产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管柱的流固耦合振动是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首先阐述管柱流固耦合振动最基本的理论,其中引入了天然气的状态方程和管柱的振动模型方程,推导了管柱流固耦合4-方程数学模型并采用特征线法对其进行了求解。然后,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流固耦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