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果实角质层特性解析不同处理对枣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表皮角质层能够防止水分流失、减少外界病原菌的侵害、调节生理紊乱、反射紫外辐射,对果蔬采后品质有重要作用。枣果是我国的特色果品,枣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新鲜的枣果口感好、风味佳,且有益健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鲜枣含水量高,采后易腐烂、失水、软化、货架期短,不利于贮藏和销售,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控制枣果采后品质劣变是非常重要的。本实验以‘祁东酥脆枣’为原料,采后用热激(HT)处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及热激联合1-MCP(HT+1-MCP)处理鲜枣,后在4℃下贮藏75天。研究了贮藏过程不同处理对枣果品质的影响及角质层变化,比较了不同处理的保鲜效果,揭示了表皮角质层与枣果贮藏品质的关系,为枣果贮藏保鲜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HT、1-MCP处理和HT+1-MCP处理对枣果贮藏期间的品质影响。结果显示,三种处理均能保持果实品质,延缓枣果采后衰老。HT能显著抑制枣果贮藏过程转红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并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TA)和抗坏血酸(As A)含量的下降。此外,HT还能维持枣果贮藏期细胞膜完整性,延缓细胞壁的降解速度,维持较高的活性氧清除酶活性。贮藏过程中,HT组枣果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MCP及HT+1-MCP组(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这表明,在三种方法中,HT处理对枣果贮藏品质维持较好,能延长枣果货架期。2.研究了枣果贮藏期表皮角质层结构及组分的变化,总体上来说,枣果在贮藏期表皮蜡质结构较光滑,表面附着少量细小颗粒状蜡质晶体。随贮藏时间延长,蜡质层破裂、表面出现缝隙。但处理组枣果蜡质层的裂缝在贮藏后期逐渐消失。利用GC-MS在枣果表皮角质层中共检测到33种化合物,包括脂肪酸、酯类、醇类和萜类。脂肪酸在枣果表皮角质层中含量最高,占总蜡质含量的55%以上,萜类次之,醇类和酯类含量较少。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是枣果表皮角质层中主要的单体物质。相同处理的枣果蜡质含量在未贮藏前较高,贮藏30天后下降,贮藏60天后上升。不同处理的枣果角质层组分在贮藏45天时差异较大。此外,贮藏60天后,萜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但处理组枣果表皮角质层中萜类物质含量的合成受到抑制。3.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枣果在不同贮藏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结果表明,处理方法和贮藏时间对枣果表皮影响较大,相同处理在0天和30天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达9000以上,且在30天时多数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应激反应、胞质部分、ATP酶活性及转移酶活性,转移糖基等过程。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角质层生物合成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存在于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ABC转运途径、脂肪酸延长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及萜类骨架合成途径。选取部分与枣果角质层合成转运相关的差异表达的基因107406660、107435779、107426715、107414544、107424275、107434877和107424303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一致,证明它们是造成枣果表皮角质层组成差异的关键基因。4.HT、1-MCP及HT+1-MCP处理能够通过改变枣果表皮角质层的形态结构及组成来调控枣果的品质变化。一方面,HT、1-MCP及HT+1-MCP处理能减轻枣果贮藏过程角质层开裂程度、维持其结构完整,从而减少水分流失及病原微生物入侵,延缓枣果的贮藏时间。另一方面,三者处理通过调控与角质层合成相关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改变角质层组分及功能。贮藏45天时,1-MCP和HT+1-MCP处理的枣果中参与ABC转运途径基因相对表达量高,表皮蜡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贮藏后期,HT、1-MCP及HT+1-MCP处理抑制了与萜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了枣果水分流失,保持了枣果品质。
其他文献
喹啉及其衍生物是众多天然化合物中的重要骨架。该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且在医药应用的新结构实体中起重要作用。喹啉化合物在有机金属配位和光电材料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合成不同取代基的喹啉衍生物的传统方法主要是环化缩合反应。然而,苛刻的反应条件和低效率限制了环化反应的应用。过渡金属催化的氧化还原偶联反应虽已为构建喹啉C3位衍生物提供了一条较为便利的途径,但该类反应的局限性在于喹啉底物需要预官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公共健康问题中癌症治疗仍然是主要难题。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毒副作用强,主要表现为水溶性差、生物利用低、靶点位置差。载药纳米载体在生物给药医学应用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p H和ROS刺激响应性的两亲性聚合物在肿瘤细胞中传递和释放治疗药物或基因已被广泛研究。在环境问题中,重金属离子引发的严重疾病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锂金属的储量不断减少(0.002 wt.%),因此亟需研究出锂金属储能的替代材料。钠金属(2.36 wt.%)和钾金属(2.09 wt.%)由于较高的元素丰度,且钠和钾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锂相似。钠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为-2.71 V,钾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为-2.93 V,相较于锂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3.04V具有相近的电化学性质,因而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近十几年来钠金属
分布式风电和光伏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在能源网络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由于其自身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等局限性,直接并网会对电网产生冲击,因此需要配置储能变流器PCS。微网中通过多个储能单元间的协调运作,可以平抑清洁能源受环境因素影响带来的网内功率波动,在保证负荷合理分配的同时还能维持母线电压的稳定。本文对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结构及模型进行分析,对储能变流器的虚拟同步机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其建模方法,并
黑磷量子点(BPQDs)作为一种新形式的黑磷纳米材料,具有光吸收范围宽、光热转换效率高、单线态氧产率高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癌症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水和氧化应激的条件下,BPQDs发生降解产生磷酸盐阴离子,该磷酸盐阴离子既是生物体内的反应底物也是代谢产物。但是胞浆中磷酸盐阴离子急性升高可能会破坏细胞微环境的平衡,抑制细胞增殖甚至引发细胞死亡。此外,由于肿瘤细
研究表明,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男性生殖道后,通常伴随有睾丸和附睾的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睾丸组织中的体细胞(巨噬细胞和支持细胞等)及其分泌的炎性介质,如TNFα、IL-6和IL-1β等,共同构成了睾丸炎性微环境。如果炎症因子过度激活和分泌,会改变和增强血睾屏障的通透性,使得生殖细胞易遭受破坏,干扰正常精子发生,进而损伤男性生殖能力。核受体家族在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核
工业控制系统蜜罐存在系统信息容易被攻击者嗅探,安全性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Conpot蜜罐方案,针对Conpot蜜罐设计时存在指纹信息的缺陷,对配置文件中序列号等指纹进行擦除和替换,并依据实际PLC指纹对蜜罐XML配置文件重新配置以仿真S7-400设备。为使生成序列号与真实PLC在面对攻击者扫描时格式一致,在对PLC命名规则分析基础上,采用格式保持加密算法进行相关字段的生成
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通常涉及隐式函数的求解,一般构建代理模型替代真实模型进行计算,建模时需大量调用高精度模型保证模型精度,常造成计算资源的浪费。而模型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的融合高、低精度模型的数据,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提升了建模效率,因此模型融合技术在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中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虽然在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时考虑对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构造融合模型,但难以提前预估所需样本点的数目来保证模型的精度
Al-Mg系合金具有密度低、耐蚀性和焊接性能优异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力学性能偏低,使得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作者所在课题组研究发现,通过提高Mg含量不仅可以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提高合金的阻尼性能。但提高Mg含量也会导致合金的耐蚀性能和热加工成形性明显下降。在Al-Mg合金中添加Zn元素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的耐蚀性能,但其对合金力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基于此,
随着电网系统的快速发展,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过热故障引起的设备损坏。为加快监测速度,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电力设备的正常使用,本文设计了中温热色性材料和示温涂层以期具有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价值。由于大多数电力设备的过热故障升温30℃以上,一般不会高于200℃,故将变色点设计在70-200℃之间。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紫外吸收改性氟硅化苯丙乳液的性能研究。为提高苯丙乳液聚合物涂层的耐候性和热稳定性,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