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冬小麦根区土壤水分预测与灌溉决策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显著,农业中灌溉用水占比很大。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对农业产量和节水灌溉的要求日渐提高,通过合理的灌溉决策,确保土壤含水量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状态,将成为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本文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根据试验区实测气象数据和网站预报降雨数据构建了每日降雨量预测模型,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每日预测温度构建了冬小麦生育期每日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最后将已建立模型应用到田间水量平衡方程中,构建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并对冬小麦生育期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论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降雨量预测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将相关系数较高的四种气象因子(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露点温度、平均大气压力)作为降雨量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使用LSTM算法优化网站预报降雨数据,得到预测评价参数R~2、RMSE和RPD分别为0.875、3.120和2.787。网站预报降雨量数据评价参数R~2、RMSE和RPD分别为0.822、3.719和2.523。使用CNN算法和SVM算法无法实现对网站预报降雨量的优化,表明LSTM模型的预测性能和模型精度最好,适用于田间小尺度降雨量的精准预测。(2)采用实测气象数据,以10和4因子为输入变量分别构建每日最低温度和每日最高温度预测模型。首先,以10因子和4因子为输入变量构建每日最低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R~2分别为0.941和0.933;RMSE分别为2.178和2.289;RPD分别为3.804和3.614。以10和4因子为输入变量构建每日最高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R~2分别为0.879和0.866;RMSE分别为3.079和3.254,RPD分别为2.820和2.648。各模型的预测效果均优于网站预报温度值。(3)使用近11年的实测气象数据对Hargreaves公式进行地区参数修正,修正后的C、E、T三项参数分别为0.00067、0.54、21.4。将使用10种气象因子预测的每日温度代入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构建10因子ET0预测模型;将使用4种气象因子预测的每日温度代入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构建4因子ET0预测模型;将网站预报温度代入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构建ET0网站预测模型。三种模型预测结果R~2分别为0.887、0.877和0.804;RMSE分别为0.511、0.549和0.673;RPD分别为2.854、2.552和2.166。预测结果表明,10因子ET0预测模型效果最好,4因子ET0预测模型效果稍差,两种模型均具有极好的预测性能,可根据灌区气象数据的丰富程度进行选择,ET0网站预测模型效果最差。根据三种ET0预测模型,使用双作物系数法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别建立10因子ET预测模型、4因子ET预测模型和ET网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0因子ET预测模型效果最好,而4因子ET预测模型既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同时使用更少的气象因子,更适合用于作物需水量预测,通过网站预报温度建立的ET网站预测模型精度较差,但数据获取容易,适合用于缺少田间气象数据的地区。综上所述,基于预测温度的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效果显著,可用于每日作物需水量的预测。(4)基于已构建的每日降雨量预测模型和每日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应用田间水量平衡原理,构建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日均相对误差为1.69%,说明此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出冬小麦根区水分每日变化情况。将所构建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应用于灌溉决策优化中,通过给定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上、下限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溉水量。经过灌溉决策优化后,冬小麦生育期内灌水次数增加,但灌水量有所下降,整体节约水量约为20%;此外,灌溉决策优化后冬小麦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能够一直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通过水分场试验区数据建立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和灌溉决策优化机制效果较好,可用于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其他文献
河西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农业生产区,地势较为平坦、日照时间长、气温日变化大、便于作物灌溉,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灌溉管理粗放、种植模式有待优化,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河西地区膜下滴灌春玉米(强盛51号)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4-9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2个灌水量(W1:80%ETc,W2:100%ETc,其中
学位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供给范围,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和自然资本流量的消耗是可持续性辩论的核心问题。淡水资源作为一种关键的自然资本,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源功能(为人类直接提供淡水资源)、汇功能(中和废物排放且不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能力)、生命支持(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性)和为人类提供健康及福祉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
学位
黄土坡面形成的一系列跌坑对细沟侵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跌坑作用下的细沟侵蚀过程的研究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利用三个坡度(15°、20°、25°)、五个流量(2.4、3.6、4.8、6.0、7.2 L min-1)和七个跌坑特征长度(0、10、15、20、25、30和40)组合条件下的室内水冲刷试验,来研究跌坑对细沟水流水动力学特性、断面形态特征和细沟侵蚀产沙的影响。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
学位
目的:观察指压腹穴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2017年9月~2020年8月门诊符合小儿厌食症诊断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运用指压腹穴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从对治疗前后患者体重、食量、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和总有效率的对比观察两组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指压腹穴法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
期刊
在水产品加工中,产生的大量鱼皮下脚料,通常被丢弃或者用作饲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充分利用鱼皮制备生物活性肽,对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鲢鱼皮为原料,采用混合酶解法制备胶原多肽,利用响应面优化技术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测定了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多肽的分子量分布,通过超滤分级获得不同分子量组分,对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较优与较差组分进行了氨基酸分析;利用SPF级
学位
米发糕发酵过程中,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微生物的不同酶系对蛋白质的作用位点不同,影响多肽结构。经胃肠消化后,蛋白质和多肽进一步降解,产生复杂的抗氧化多肽体系。目前对肽的结构、活性、及高活性肽的控制尚不清楚。本实验以四种不同组合的发酵剂发酵制作米发糕,研究发酵剂对米发糕消化产物组成及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超滤、反相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抗氧化肽,采用液质联用法鉴定其氨基酸序列
学位
快速准确地作物分类是估算作物信息和提高农田管理水平的基础。基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已经成为作物分类的主要方法。类似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的云计算平台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为完成庞大的深度学习模型运算提供了便利。针对云计算平台和深度学习结合困难和深度学习模型中各组分对分类性能的作用不可知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双视角
学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关中地区主要种植模式,明确水氮管理对肥料氮在轮作系统中去向的影响,可为科学合理制定水氮管理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定量研究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夏玉米季施入的氮肥在轮作体系的去向,本研究利用15N示踪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微区轮作试验。试验一,设置4种灌水施氮模式,分别为:M1传统基施,施氮量为210 kg/hm~2,在拔节期畦灌90 mm;M2传统追施
学位
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以引起严重的李斯特菌病,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点。随着现代分子学技术的快速发展,PCR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较短的分析时间,PCR和以PCR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已被广泛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由于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量较少,且食品组分易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因此在检测前实现对食品中目标病原菌的有效分离和富集是十分必要的。磁性纳米粒子分离具有分离快速、操作
学位
为了从宁夏贺兰山东麓分离鉴定的941株酵母菌中筛选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酵母,并对酵母菌发酵葡萄酒特性进行研究,为葡萄酒酿造提供优良菌种。本论文采用七叶灵显色法和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显色法进行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对产酶情况进行种间和种内差异性分析。并对优选酵母进行SO2、糖、乙醇耐受性分析。在此基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