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学最为璀璨的形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影响。现有的唐诗翻译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研究者们运用不同的理论工具剖析唐诗的翻译产品,以期更好地推动唐诗的对外传播。文为情生,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而唐诗的情感翻译研究还有待发展,现有唐诗情感翻译研究多与唐诗中的意象或人物捆绑,看其传达了怎样的情感,研究方法主观性较强,欠缺一定的科学性。本文运用马丁的评价理论体系中的情感部分分析《中国文学》(1951-1966)唐诗的情感再现,为考察诗歌情感翻译再现提供了一种相对科学的研究视角。通过考察《中国文学》(1951-1966)选译诗歌主题及字词情感特点、翻译文本含有情感因素的字词转换情况、翻译诗歌句式以及形式,研究唐诗情感在翻译过程中的得失,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文学》(1951-1966)选译唐诗中约半数的诗篇主题符合前人研究中对《中国文学》选材标准的结论,呈现消极色彩,此外写景诗也占了较大比例,未呈现明显的情感色彩,而原诗字词层面则显示出明显的消极色彩;翻译文本基本忠实地再现了原诗的情感元素,译诗中增加的情感因素比未再现的情感因素多,情感因素有轻微显化趋势;原诗的情感程度基本在译诗中得到了忠实的重现,情感遭到削弱的情况明显多于情感被加强的情况;包含情感因素的字词在译文中相对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诗的情感表达;在句子层面,《中国文学》的译者们将一些含有特殊情感的诗句处理为较为平白的句子,弱化了原诗情感;译诗未在诗歌的音韵转换上得到足够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原诗情感。唐诗情感在《中国文学》中的再现情况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翻译环境,以及相关译者们的翻译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翻译实践及翻译研究在当今呼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环境中会引来更多翻译家、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通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唐诗浸于字句中的情感再现情况,希望为唐诗的翻译研究,尤其是唐诗的情感翻译研究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