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过程中油煤浆和液化残渣的流变性及油煤浆的结焦倾向性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直接液化过程,原料煤必须与液化过程中的循环油以一定比例制成油煤浆。在油煤浆流经热交换器的升温过程中,会发生溶胀、溶解及部分液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包括粘度在内的流变性发生变化,甚至局部高温诱发结焦和其他固体沉积物,造成系统阻力增加,传热和传质工况恶化,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液化过程中未反应的煤、矿物质及催化剂必须排出液化装置,液化残渣的流变性也对液化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兖州煤、神华煤、淮南煤和胜利煤为对象,研究了其与不同的供氢溶剂配成的油煤浆在常压升温和加压升温过程中的流变性及粘度变化的现象和原因。以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为对象,研究了煤液化残渣的流变性和影响其流变性的因素,同时还研究了油煤浆在预热过程中的结焦倾向性。 煤和溶剂的性质是影响油煤浆的粘温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常压升温过程中,以神华循环油为溶剂,在同一温度下神华煤油煤浆的粘度要大于兖州煤油煤浆。溶剂粘度越高,配制的油煤浆粘度也越高;溶剂粘度值越低,则对应的油煤浆粘度也越低。煤/油比仅影响粘度值的大小,对油煤浆的粘温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神华煤原煤油煤浆和经热溶处理的油煤浆在升温过程中均没有出现粘度峰。但是在经热溶处理后,在测粘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热溶温度的升高出现了粘度峰。经热溶处理后的油煤浆的粘度均比未处理过的要大。在煤发生热解的温度以下,油煤浆粘度的增大主要是由溶剂自由相的减少和煤粒的溶胀作用引起的,温度越高膨胀程度越大。在达到热解温度后,油煤浆粘度变化主要受中间产物影响。 在加压升温过程中,粘结指数较高的兖州煤、淮南煤与蒽油混合的油煤浆在加压升温过程中均有一个较大的粘度峰出现;与神华循环油混合的油煤浆则没有出现粘度峰,而是在高温段出现了结焦现象。无粘结性的神华煤与蒽油混合的油煤浆则有两个较小的粘度峰出现;而与神华循环油混合的油煤浆没有出现粘度峰。胜利褐煤与蒽油和胜利循环油混合的油煤浆在加压升温过程中均没有出现粘度峰。经不同预热温度处理的油煤浆在常压下随测量温度的升高,表现出了不同的粘温变化趋势。兖州煤、神华煤、淮南煤与蒽油、神华循环油的油煤浆及胜利煤与胜利循环油的油煤浆的粘度均是先降低后升高;而胜利煤与蒽油的油煤浆的粘度是始终降低的。在同一测量温度下,油煤浆的粘度随预热温度的变化也不尽相同。兖州煤与蒽油的油煤浆随预热温度升高出现了一个不可测量到粘度峰:神华煤与蒽油、淮南煤与蒽油有同样的情况发生。兖州煤、神华煤、淮南煤与神华循环油的油煤浆随预热温度升高也出现了可以测量的粘度峰,而胜利煤与蒽油、胜利循环油的油煤浆在随预热温度的升高粘度一直升高。 煤直接液化残渣是一种剪切变稀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残渣在软化初期的表观粘度非常大,在升温过程中并没有出现粘度峰。在同一温度下,加入少量的循环油和重质油可以大幅减小残渣的表观粘度,但是在加入重质油后的液化残渣的粘度比加入同样比例的循环油的液化残渣的粘度要大。在加入沥青质后液化残渣的表观粘度出现了在低温下变大,在高温下又减小的现象。延长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温度都会因沥青质含量增加而使残渣的粘度变大。液化残渣的粘流活化能在表观粘度对数与温度倒数关系中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在某处出现一个拐点,在不同的温度段内,液化残渣的活化能不同。 以神华循环油作为供氢溶剂时,兖州煤、神华煤和淮南煤三种煤样在预热过程中,430℃时甲苯不溶物均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470℃时甲苯不溶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始终是增大的,而450℃时甲苯不溶物的变化趋势介于两者之间。油煤浆的结焦倾向性与煤自身粘结性有关,兖州煤具有较强的结焦趋势,而淮南煤和神华煤的油煤浆次之。预热温度越高,甲苯不溶物开始增加的时间越短,增加的速率也越大。在以四氢萘为供氢溶剂时,表现出的结焦倾向性要强于神华循环油供氢溶剂。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鲜皮提取物在体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M27-A2测定白鲜皮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XTT法评价白鲜皮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诊断及分级上的应用.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67例(其中脓毒症患者2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25
会议
感染标志物检测血清感染标志物CRP PCT SAA内毒素G试验GM试验细胞感染标志物?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Th细胞活化协同刺激信号示意图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双信号学说第一信号:由
会议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合成了水性苯丙乳液,将反应性乳化剂(EP-3)引入反应体系,单因素法考察了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St+MMA)/BA为1/1,反应温度80℃~85℃,复
高温高压的大规模气流床气化技术代表了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煤气化技术向高温高压大处理量的发展,必然要求进行相应条件的煤气化动力学研究。 本文依据煤气化工业的现实
本文利用簇及平板模型,运用DFT方法对Pt及其合金模型上的H_2O,CO_2的吸附及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且对CO_2在Pt的不同平板模型催化分解反应进行了比较。较为全面地计算研究了在含Pt及其合金原子簇特定表面上吸附物种的吸附构型、稳定吸附位置、吸附能、过渡态构型、反应活化能后,获得了以下结论:1.通过比较H_2O,CO_2分解反应中各物种在Pt及其合金簇模型上的吸附能,发现在簇模型中,混杂金属
本文以歧化装置的开工过程为背景,结合工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歧化烷基转移装置的实施运行研究。优化设计了工业反应器内轴对称化学反应流场分布、反应器内部结构参数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