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形切屑形成过程及几何表征试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已经成为制造领域加工难加工材料的重要手段,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的特点,但同时也会产生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变形程度衡量指标均有别于传统带状切屑的锯齿形切屑。锯齿形切屑的产生常常伴随着切削力的高频波动,进而引起切削过程的高频振动,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工件加工精度以及刀具的磨损与破损。本文采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对锯齿形切屑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几何表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以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根切试验获取大量锯齿形切屑根部样本,对根部样本进行金相处理之后获得了高质量的根部金相组织图片。然后依据根部组织变形分析锯齿形切屑的形成过程,建立形成过程模型。结果表明:锯齿形切屑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剪切挤压变形积累和初步剪切面形成阶段、锯齿单元自由表面与切削层自由表面分离阶段、锯齿单元在第一变形区与第二变形区发生整体集中剪切滑移阶段。绝热剪切带内部和切削层表面处产生的裂纹是在锯齿单元进行整体剪切滑移阶段时产生的,裂纹的形成并不是锯齿形切屑发生绝热剪切失稳的诱因。(2)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与切削性能指标随切削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量的增加,锯齿化程度、齿距增加而锯齿化频率降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锯齿化程度与锯齿化频率增加而齿距减小;背吃刀量对切屑几何表征影响较小;齿顶角与齿底角随切削参数变化不大。切削力动态分量和表面粗糙度随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单位切削力随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切削力静态分量随三个切削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锯齿形切屑形成过程及模型的合理性。(3)以切削参数为桥梁,探究了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与切削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切削力动态分量与锯齿化程度相关性最强;与锯齿化频率相关性次之,且在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应下,两者都呈负相关。切削力静态分量与齿距相关性最强;与齿底角相关性次之,且在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应下,两者都呈负相关。单位切削力与齿距相关性最强,且在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应下,两者都呈负相关。表面粗糙度与锯齿化频率相关性最强,且在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应下,两者都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谱图理论最初专注于特定矩阵,例如邻接矩阵或拉普拉斯矩阵,矩阵的项由图确定,目的是从矩阵中获取有关图的信息。相反,图的逆谱问题是寻求确定关于实对称矩阵可能谱的信息,其非零项由给定的图描述。本文研究由给定的图描述的两类特殊矩阵的逆特征值问题,它们分别是由图是扫帚形的矩阵推广而来的似双星矩阵和连续箭形矩阵。针对第一类由图是扫帚形的矩阵推广而来的似双星矩阵,首先研究给定两类不同的特征数据,利用求解线性方程
学位
无人机航拍尽管拥有成本低、机动性高和时效性强等优势,但受飞行高度与所搭载相机焦距限制,一幅无人机航拍图像往往不能完整展示目标区域,这就需要利用图像配准技术将拥有重叠区域的多幅航拍图像拼接在一起,形成更完整的场景图像。目前研究无人机航拍图像配准大多采用传统方法或传统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先验知识而且模型泛化能力和自适应性都不强。为此,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配准中存在大面积不可区分区域、
学位
随着工业智能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工业设备的稳定运行变得十分重要,对工业设备的健康监测、故障诊断以及剩余寿命预测也成了研究的热点。在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研究领域,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做出预测。近年来基于数据驱动分析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数据驱动方法,通过分析数据建立不同的网络模型对设备剩余使用寿命进行
学位
图能量是一种基于图的谱的不变量,是图谱理论及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可以拓展图谱理论的研究内容.自1977年,Gutman提出无向图的邻接矩阵能量后,许多学者相继提出各种能量,例如距离能量、拉普拉斯能量和广义距离能量等,通过研究各类能量的界以及刻画极值图,可以减少在化学研究中的实验环节,确定化合物的稳定性等.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拓展参数范围以及简化界中的参数,获得了图的广义距离能量与链图
学位
<正> 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理论,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运用基础理论到人类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去,则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飞跃。这正是毛主席对于科学发展规律的概括。基础理论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习,一种是从专门的学科去作系统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一个人或多或少总会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的。比
期刊
在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图谱作为一种可以高效组织数据的数据结构,在各种高智能的自然语言任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单个知识图谱信息含量较少,有时难以满足任务需求,因此需要使用知识图谱融合技术将多个不同知识图谱融合,扩大信息覆盖面,进而提高其下游任务的表现。知识图谱融合的首要任务就是实体对齐,实体对齐指的是找到不同知识图谱中表面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的实体。如何判断两个表面形式不同的实体是否等价是
学位
图论起源于18世纪的1736年,标志事件是“哥尼斯堡七桥”的问题.数学家欧拉被称之为“图论之父”.目前,图论已广泛应用于解决自然界许多实际问题.图能量的研究也从无向图推广到了有向图、混合图符号图等多种图中.文章首先利用图G的顶点数n、边数m、谱半径ρ、最小特征值r,获得了简单连通图能量的若干个新的上界和下界.接着给出了圈长为4的非平衡双圈符号图的能量排序,分类讨论了特殊符号图Bn-(i,i)、Ln
学位
发展高水平癌症治疗手段是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光动力疗法通过光激活肿瘤部位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物种而杀死癌细胞,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精准度,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全新途径。但是,光源穿透能力有限,肿瘤氧气匮乏以及理想光敏剂难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应用。不依赖于肿瘤周围氧气,无需光源刺激的单线态氧释放体系对于癌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价值。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萘类内过氧
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门类下重要的人居环境建设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应立足于服务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该文立足于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揭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课程思政根植乡村情怀教育、加大乡村艺术教学比重以优化教学体系、搭建城乡互动式创新实践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探索未来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这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与
期刊
分子内电荷转移是分子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自从发现第一个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分子4-二甲氨基苯腈(DMABN)以来,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在光传感、光动力治疗、机械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生物成像等不同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然而,目前ICT发光材料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发光效率低,功能性单一,极性等环境对其机理的影响仍尚不清楚。ICT分子对温度、溶剂粘度、p H等环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