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综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STEM教育应运而生。通过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以综合化课程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整体认识能力与创新意识。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对STEM教育和项目学习没有清晰的认识,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本研究立足于校内开展的STEM课程,关注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发挥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推动STEM更好地走入基础教育中小学课程体系。研究的具体问题有:(1)STEM理念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的理论内涵是什么?(2)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整理比较国外RTOP、ICOAP、UTOP、Aggie STEM开发的课堂评价方案等内容,结合STEM教学整合特点及对出台相关文件的解读能为构建指标体系提供哪些经验?(3)运用德尔菲法如何进行指标体系的修正和完善?(4)问卷调查了解小学STEM相关学科教师对指标体系的观点,不同指标间是否具有差异性?检验不同背景变量的教师对各指标重要性观点如何?(5)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如何?(6)作为课堂评价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否具有信效度,如何实施?本文分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STEM教育”、“项目学习”、“课堂教学评价”进行阐释,介绍国外STEM教育起源及发展,通过CiteSpaceV软件梳理STEM在国内的发展,以项目学习在STEM课堂的应用及相关课堂评价方案的比较为本研究奠定内容分析基础。第三部分为指标体系的初建及内涵分析,结合德尔菲法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完成指标项的修正与完善。第四部分为小学STEM相关学科的教师对指标体系的观点调查。第五部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并与教师观点性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第六部分为应用研究,检验其信效度并分析。第七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启示、反思与展望。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从国外典型的课堂评价方案引介,以STEM教学整合特点和项目式学习相结合的理论内涵为基础得到综合项目学习要素的课堂框架。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经德尔菲法进行了修正,由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文化、教学效果4个维度作一级指标,包含问题、模型、方案、解释、表达、项目特征、内容意义、资源、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12项二级指标,提出问题、界定问题、形成观点等28项三级指标共44条评价标准,具有一定专家效度和实践意义。(2)以小学教师对开发工具的认同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指标体系整体、各级指标及评价标准高度认同,一级指标以“课堂文化”重要性最高,并且其重要性认识显著高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该指标下的“师生关系”也是12项二级指标中重要性最高的,表明教师还是更为关注师生在课堂交互行为中凸显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教师对指标的认同度较为一致;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执教科学的小学教师、偏远地区的教师对指标的重要性认识度更高。(3)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权重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文化、教学效果,经比较由教师观点调查计算的权重值在一级指标上比较平均,而专家意见以“课程结构”的权重值最大。二级指标来看,教师组在“A1问题”、“A2模型”、“A4解释”、“B1项目特征”这4项上低于专家组,其余均高于专家组。(4)初次使用研究工具评价了三节现场教学课和一节网络教学视频课,由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一级维度为分量表能作为预测整体得分的工具,表现出良好的结构效度。同时,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教学评价时具有较好的评分者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