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试在英语诗人狄兰·托马斯与俄语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之间进行对比研究。论文以两位诗人创作中引人注目的标志性语言现象为基础,通过揭示、探索这些现象,并在其之间建立联系,旨在展示现代诗歌的一些显著特征,并使读者充分领略世界诗歌对比的魅力。全文分为六章。引言部分首先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交待了论文写作的动机。论文作者通过勾勒出英国和俄罗斯辉煌的诗歌传统,进而点明国内学界尚无任何严肃意义上的英俄诗歌对比研究,使读者意识到该论文的迫切性及创新性。论文指出,曼德尔施塔姆本人终身倡导超越民族、语言及文化界限,赋予诗歌以世界属性,并建立世界诗人的“兄弟联盟”。在这一点上,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曼氏观念不谋而合。引言部分还分别介绍了两位诗人的生平、文学生涯及主要文学成就,并给出世界范围内两位诗人的文献批评综述。最后,作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声明了该论文的创新性,并点明了论文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可视为对两诗人进行系统、详尽对比研究的序曲。本章主要讨论两诗人对词语与生俱来的敏感和持续终生的迷恋。因二者对词语极其敏感,二者能玩味出藏匿于普通词语中出人意料的独特涵义;又因其迷恋词语,难以自持,二者在诗歌创作中将其天才的词语敏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创作出的诗句力透纸背,给读者以无穷回味。第三章主要探讨两诗人诗作中词语的物质性。这是二者醉心于词语的自然结果,表现在二者诗作中词语本体性的确立。词语不再是其所指称事物的附庸,也不仅仅是一种传递意义的手段,其独立存在本身就有意义。在二者诗作中,词语因彰显其物质属性而引人瞩目,以其声音、形状、颜色、意象联想及自身肌理强烈作用于人们的感官。第四章实质上探讨了两位诗人各自采取何种手段物化词语。两诗人通过陌生化词语达到卓越效果,通过有意识地使读者在理解词语上费尽周折来实现词物一体化,或者说词语自治。本章的定位自然而然引带出俄国形式主义的中心观念“陌生化”作为理论观照,两诗人分别从词语陌生化的角度接受审视。作者揭示:托马斯别出心裁地扭曲、变异语言及曼德尔施塔姆的“创造性认知”是实现词语无穷新奇的有力手段,焕然一新的词语使读者得以从更高层面密切地把握存在。第五章主要解决两位诗人诗作中词语模糊性及多义性问题。词语本体性的确立削弱了词语的指称功能,词语因此不再束缚于任何恒定的、明确的意义。社会规约的能指与所指联系纽带断裂,所指在能指周围游移不定,嘲弄着任何试图确立单一、静止意义的努力。这种岌岌可危的意义指示系统蕴含着对两位诗人的解构解读。解构就像一支万花筒,折射出两位诗人瑰丽无穷的迷幻色彩。结论部分不仅客观回顾总结了上述各章内容,而且探讨了两位诗人独特语言现象背后的成因。论文证明:通过给词语加冕,两位诗人成功摆脱了浮现于二十世纪初文学领域的语言危机。论文最后,作者再次展望世界诗歌对比研究的魅力,以激励后来者多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论文全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各部分相互呼应,形成因果联系。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援引大量诗作、论述及评论作为例证。每章开篇部分的引诗或引述囊括了该章的精华,对深入理解把握论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