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TAK1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5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疼痛模型(CCI)大鼠脊髓背角TAK1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背角TAK1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七组:CCI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姜黄素500μg组、CCI+NS/DMSO组、CCI+姜黄素100μg组、CCI+姜黄素500μg组。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4天鞘内注射高纯度(≥98.5%)姜黄素(溶于50%的DMSO)或50%的DMSO各10μl。于术后7天、14天各时点测完大鼠痛阈后处死取材分别进行TAK1、GFAP的免疫组化;TAK1、GFAP的免疫荧光双标。结果:CCI组与sham组相比,术后第1天痛阈值即明显下降,并于术后第7天降至最低点,持续至第14天仍下降明显。姜黄素100μg(0.33-0.40mg/kg)、500μg (1.7-2.0mg/kg)组均能从第5天(注药2天后)开始改善CCI大鼠的痛敏现象,术后第7天(注药4天后)达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并呈剂量依赖性。姜黄素100μg组的镇痛作用可持续至术后第11天,姜黄素500μg组镇痛作用可持续至术后第14天。在假手术组,姜黄素对大鼠的痛阈和各指标表达均没有明显的影响。与基础值及假手术组比较,CCI组脊髓背角浅层的TAK1阳性细胞表达从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增多,第7天表达最多(P<0.05),并持续至第14天(P<0.05)。姜黄素500μg+CCI组及姜黄素100μg+CCI组与正常组相比,左侧脊髓背角TAK1阳性细胞增加(P<0.05)。与CCI组比较,给药组左侧脊髓背角TAK1阳性细胞明显降低(P<0.05),姜黄素500μg组下降更明显。姜黄素500μg+CCI组及姜黄素100μg+CCI组与CCI+DMSO/NS组比较,给药组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降低(P<0.05),姜黄素500μg组下降更明显。TAK1与GFAP的免疫荧光双标显示TAK1与GFAP重叠,TAK1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结论:1.CC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TAKl表达增高,提示TAK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2.大鼠鞘内注射姜黄素500μg或100/μg,均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脊髓TAK1表达减少;姜黄素下调TAK1的表达及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在我国,校本课程改革已经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弥补中学历史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促进历史教
背景:目前,多数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其生物活性尚不确定,这已成为阐明中药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瓶颈之一。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药效的程度以及为中药化学成分在体内发挥疗效的机制提供线索与指导,也有助于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的重新定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化学成分被发现。由于时间与资金成本的限制,利用传统实验的方法进行中药化学成分与
他是一个从希望田野上走来的农家后代,一个憨厚朴实的农电工,他用知识与勤奋,用进取与求索,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本文以西安市高校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各高校的维吾尔族学生的适应情况进行一定的描述和适当的分析。调查问卷主要是参考
饮食积滞是儿科病中最为常见的基本病理,或独立存在,或兼挟出现。无论外感内伤,无不与此有关。本文仅就消食导滞法在儿科中的特殊作用,略抒己见如下。1 饮食积滞是儿科的基本病
研究了8种大孔树脂对甘油的静态吸附行为,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在303~323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树脂HPD500对甘油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实
2024-T4铝合金光纤激光填丝焊缝横截面分为钉头形和近X形2种典型形貌,对比分析了该2种形貌的焊缝成形与组织形态、显微硬度和接头拉伸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X形横截面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不断增长,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其中苯的使用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而苯在转运、储存过程中存在着发生泄漏的
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管理和开发行政机关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公务员队伍,是摆在政府管理者和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信息污染、信息冗余、信息侵犯等信息生态失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