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构:乡村秩序重构与乡村发展——基于小岗村和华西村的比较研究

来源 :盖文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国乡村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欠发展问题,而欠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乡村失序。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为恢复乡村秩序进而促进乡村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农村以及农民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种依靠国家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实行的一系列措施、方法不仅存在可否持续性的问题,而且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的问题。小岗村和华西村分别是中国发展型与发达型乡村的两个典型代表,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之下,村庄的现状也出现截然不同的形态。本文在上述背景下,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通过比较小岗村和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探究华西村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而小岗村却陷入欠发展困境的深层原因。本文将华西村和小岗村的发展历程置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进行比较研究。重点分析国家共同体时期以及国家共同体解体之后两个村庄不同的回应策略,进而探究影响两个村庄不同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因素。本文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小岗村和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影响两个村庄发展的结构性因素以及乡村发展的路径等三个方面。首先,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对华西村和小岗村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做出详细地描述,以期为后面章节的分析积累素材。其次,分别对小岗村和华西村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结构变迁以及村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两个村庄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差异,得出乡村社会秩序重构是村庄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结论。最后,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社区建构重构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必然性的观点,拟定乡村社区建构的路径。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发现:第一,小岗村和华西村的村民在人民公社时期都经历了饥饿难耐、穷困潦倒的生活。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华西村通过集体力量悄悄创办五金厂逐渐改善了生活,而小岗村村民依旧消极“罢工”、背鼓要饭甚至饥饿现象时有发生。改革开放后小岗村因为率先实行“大包干”成为“改革第一村”,村民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村民实现温饱生活。但是,即使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外部力量一直在扶持小岗村却一直发展不起来;反观华西村,改革开放之后,保留村社组织和集体运作机制,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天下第一村”。第二,改革开放之前尤其是人民公社化时期,小岗村和华西村面临的外部环境是相同的,即都处在国家共同体的强势控制下,村庄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受到国家政权的约束。但是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之下,小岗村和华西村做出的反应却是不同的。人民公社中后期农民的生活状况越来越窘迫,基本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经常出现饥饿现象,此时村庄渐渐出现了“反抗”。小岗乃至中国大多的村庄做出的“反抗”是面对“大锅饭”,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采取消极怠工的态度,从而加深了乡村生活困境。而华西村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反抗”,即在当时严禁农村发展工业的强压之下,村里悄悄办起了五金厂,这不仅改善了华西村村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为华西村后续发展工业积累了资金和组织资源,也使得华西村在国家行政权力控制之下初步形成一种内生的社会秩序,为改革开放后的村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小岗村首创的“大包干”制度化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强调“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但在实践过程中,演变成有“分”无“统”、有“单干”无“合作”、有“家庭”无“集体”的“原子化”状态。这不仅导致人民公社制度解体,而且导致小岗村乃至全国大多数的村庄陷入失序状态,乡村普遍衰落。而此时的华西村选择以整个村落共同体(社区)来应对工业化和城镇化。具体表现为以“责任到户”代替“分田到户”,保留村社组织和集体运作机制,集中力量发展村办企业;村社组织为村庄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秩序,集体运作机制则为村庄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集体行动和公共资源。华西村正是因为有村落共同体作为载体,当村庄与外界发生任何一个领域的合作时都会为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组织资源和意义支持,从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第三,通过小岗与华西发展历程的比较,我们发现华西村的发展给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即以社区建构重构乡村秩序为当下我国乡村发展提供了借鉴。社区建构是符合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逻辑以及现实需求的。当下主要依靠国家政权再建设重构乡村秩序成本极高,乡村秩序重构应该交由社区建设主导,社区建构的过程其实就是乡村秩序重构的过程,也是解决乡村欠发展问题的基本路径。
其他文献
针对鄂尔多斯矿区深部巷道在疏水过程中出现的动力现象,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疏水过程中含水层和煤层的应力演化规律,揭示了疏水诱发深部巷道冲击地压机理:疏水引起含水层物理力学参数不均质损伤导致煤层局部应力集中,当该集中应力与其他应力叠加总和超过发生冲击临界值时,易诱发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疏水孔设计、应力三向化转移、合理选择巷道位置和加强巷道支护等防治措施。现场应力监测和动力显现结果表明:富
期刊
物理层网络编码(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PNC)技术在双向中继通信系统中以超出传统的协作通信方式两倍吞吐量的优势,成为业内学者关注的热点技术之一。由于通信系统所处实际环境中的复杂性,造成系统两端的信道条件往往是动态变化的,此时PNC系统两端继续采用对称调制方式时,其整体性能得不到保证。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非对称信道条件下PNC系统的性能展开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学位
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小说、微支付……这些以去中心化、碎片化、即时化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形态,在不知不觉中重新定义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标志着一个名实相符的“微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消除了传统的话语模式,另一方面为公众广泛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政府公共关系的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微时代”舆论传播具有碎片化、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等特点,这些给政府的网络公共
学位
心脏听诊长期以来是我国广大基层医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主要手段,但其存在筛查难度大,筛查要求高等诸多缺陷。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智能驾驶,智慧医疗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心脏听诊技术相结合,研究实现更高效准确的先天性心脏病辅助诊断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但神经网络运算过程往往具有庞大的运算量,需借助CPU,GPU等平台,成本高,功耗大
学位
清代云南契约担保是中国传统社会担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清代云南民间的契约为研究对象,以契约汇编为核心资料,辅之以传统文献资料和档案,探究清代云南民间契约担保的状况。第一章主要是分析清代云南契约大量订立的经济、制度基础以及相关经济契约类型的统计和介绍。第二章讨论清代云南民间契约担保的类型,分析买卖、典当、租佃、借贷契约中的人保、物保和瑕疵担保的状况,主要是这些担保形式在清代云南契约中体现的统计
学位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制环境差异较大、投资所涉领域风险较高等原因,沿线国际投资争端具有特殊复杂性。以ICSID仲裁为代表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正遭遇“正当性危机”,在权益平等保护、仲裁员公正性、裁决纠错机制等方面受到质疑。争端预防措施是指所有发挥防止争议实际发生并趋于恶化作用的预防和阻却机制,覆盖争议进入投资仲裁前的所有阶段,具有维护东道国规制权、促进平等互惠的投资伙伴关系、确保投资项目推进等方面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发生较大转变,主要表现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小,老年抚养比上升,受教育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提高等等。在生育政策的积极调整下,我国少儿占比虽有所回升,但该占比仍然较低,少子化,家庭结构小型化,老龄化等问题依旧突出,可见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长期性、全局性问题。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不足,而重大疾病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这意味着人们一旦患病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学位
哈尼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社会、生态、文化价值。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哈尼梯田由稻作梯田转变为旱地、园地等旱作农业用地或弃耕的情况突出,危及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明确哈尼梯田旱作化和弃耕的现状,识别未来进一步旱作化或弃耕风险较高的哈尼梯田,对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保护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区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为研究区,
学位
在人员跨国流动愈发频繁的当下,跨国婚姻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涉外离婚、抚养纠纷也发生得愈发频繁。《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称《法律适用法》)中对涉外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规则进行了规定,但实践中涉外抚养纠纷的法律适用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亦标示着冲突规范本身的问题。因此本文搜集了自2011年《法律适用法》生效后至2021年12月31日的118份裁判文书,对其中的法律适用
学位
2020年对于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仍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减税降费”以及基建产业政策等重大利好政策仍在持续发力,使得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从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向上的发展劲头,工程机械行业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作为从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转型而来的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已经拥有五十多年的技术沉淀。由于行业高技术壁垒和资金密集型的特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