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冲突到融合——通过李安电影看其跨文化品格的形成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文化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安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电影在中西方社会受到普遍关注,观众群已然从一般中国电影的亚洲受众群扩展到全球。
  本文试图运用冲突管理、面子协商及跨文化适应的感情四阶段论分析李安的五部电影:《推手》,《喜宴》,《卧虎藏龙》,《断背山》和《色·戒》。通过李安不同时期电影的文化表现,动态分析出李安跨文化品格的形成过程。跨文化品格是美国学者YoungYunKim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人们在跨文化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是融合而不是割裂人性的。跨文化品格会帮助人们发展,这种发展超越了人们原本的文化生活环境。长期旅居美国的跨文化生活,让早年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李安深刻地体验到了由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震荡,并由此而经历了的一个从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过程上升到一个电影导演独特的文化身份形成的过程。李安的电影作品真实的反映出他所具有洞察人性的跨文化品格的形成过程。
  早期的《推手》和《喜宴》,李安注重于反映出客观的中美文化冲突。这其中包括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处理冲突的不同方式,中美家庭观的不同特别是父权在中美家庭观中的地位悬殊以及中美在面子观上的不同看法。两部影片的结尾都反映出导演李安对于中西文化冲突的思考。从《卧虎藏龙》开始,李安在电影制作中不仅表现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更多的是通过电影人物展现了他自身基于中西文化融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部影片中李安巧妙的把中西方爱情观,家庭观融合在一起,引起中西方观众的共鸣。在《断背山》和《色·戒》中,李安用电影的语汇表达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成功地用超越中西文化的新文化视野去解读具有争议的话题。
  跨文化品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对于不同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从李安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已经形成了跨文化品格:根植于本族文化,客观面对西方文化差异,吸纳先进西方文化以促进人性的良性发展。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品格的形成在消除隔阂、促进交流方面愈发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并且在推广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全球文化交流融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其外交政策。当小布什2001年上台后,他一改前任总统克林顿实施的多边主义,坚持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对美国与其传统盟国的关系,还有和中国的关系,以及对美国在国际社会地位中的地位和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布什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就被称为“布什主义”。  所谓“布什主义”,是指布什政
学位
期刊
《金色笔记》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采用了一种实验性的叙述模式来展现它分裂的主题。同时,通过对话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展现了二战过后,冷战期间,一位追求自由的女性作家对世界的看法。该作品以一部名为《自由女性》的小说作为叙述主体,同时在期间穿插女主人公安娜伍尔夫的日记。不论是《自由女性》,还是这些日记,都包含了大量莱辛对社会,政治,女性主义以及种族歧视的评论。虽然,很多
期刊
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演说家、文学家和诗人,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领袖和灵魂人物,其超验主义观点被誉为美国的世俗宗教,在19世纪的美国引发了哲学、文学、宗教、社会等领域的革新运动,解放了美国人的思想,开创了美国的文艺复兴之路,他本人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美国的林肯总统赞誉爱默生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美国精神的先知”!在哲学界,他还被看作
学位
《喜福会》既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探访族裔文化的艺术作品。小说的内容围绕四对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母女展开,他们因文化背景及所授教育不同,从而导致了母女间的分歧、误解,甚至是冲突,使原本有血亲关系和生物遗传特质的母女成为了相互对立、互不让步的矛盾体。谭恩美也正是利用了母女间对立的矛盾来探讨小说中所蕴含着的特殊的母女关系。但小说深层次的探讨却是母女关系对立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其更深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