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ka以来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的演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q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 ka是地球气候环境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历经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气候转暖和海面上升过程,至此现代海洋环流格局基本成形,此后的海洋流场演化主要受千年和海洋尺度因素的影响。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是黄海最重要的海洋动力过程,其形成过程和机制一直是海洋学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重建黄海的古环境和古海洋演化史,对系统认知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的形成演化机制至关重要,同时对阐明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这一特殊沉积体的成因机理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覆盖黄海的37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中心的Z1岩芯为材料,对南黄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海洋环境演化历史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分析,确定了指示黄海冷水团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建立了重建底层海水温、盐和溶解氧浓度的转换函数;在此基础上,对Z1岩芯的年代地层和高分辨率古海洋环境替代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获得了6.1 ka以来基于长链不饱和烯酮指数(UK37’)的黄海表层海水温度(SST)变化和基于表层样转换函数的底层海水温(Tb)、盐(Sb)和溶解氧(Ob)变化记录。此外,还进行了粒度和粒度端元分析;根据有机碳(TOC)、有机氮(TN)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变化,定量估算了海源和陆源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重建了中全新世以来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的演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建立了南黄海表层海水古温度与高、低纬气候和海洋之间的遥相关关系。最后,基于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的演化分析了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机理。主要获得以下几点认识:(1)通过对表层样中底栖有孔虫种类进行Q型因子分析,确定A.ketienziensis、H.nipponica和A.italicum组合为黄海冷水团的指示组合。(2)~6.0 ka以来黄海暖流的演化可以分为2个阶段:~6.0-1.8 ka,黄海暖流入侵黄海并持续增强,在黄海暖流入侵前期(~6.0-3.9 ka),黑潮发挥着比东亚冬季风更重要的作用;~1.8 ka以来,黄海暖流相对稳定,但在高、低纬强迫的影响下存在明显波动。(3)~6.0 ka时,黄海冷水团已然存在,其在~6.0-5.7 ka较弱;~5.7-4.1ka,由于岩芯中底栖有孔虫缺失,缺乏其演化的有力证据;其显著发育始于~4.1 ka,且在~3.7 ka达到现代强度。黄海冷水团的演化与黄海暖流的演化存在密切联系,但由于ENSO和东亚季风影响的差异性,随后两者的演化存在不同步现象。~3.7-2.0 ka,黄海冷水团受黄海暖流和温跃层的共同影响,在~3.2-2.5 ka达到其强度的最大值,后逐渐减弱至现代强度;~2.0-0.0 ka,黄海冷水团因为黄海暖流和ENSO的协同变化而相对稳定。(4)6.1 ka以来南黄海中部表层海水温度的演化与北半球高纬和热带海区的水文气候密切相关,主要受区域气候(东亚冬季风)和黑潮的共同驱动。6.1-~3.9 ka期间,黄海暖流较弱,SST的变化受东亚冬季风的控制;而~3.9 ka之后,SST主要受东亚冬季风和黑潮共同驱动的增强的黄海暖流的影响。(5)南黄海中部现代海洋环境的形成同步于现代黄海冷水团的形成,晚于黄海暖流的入侵,早于现代黄海暖流的形成。结合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演化过程,证实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的形成主因是现代区域海洋环境的弱潮流和低能量特征;黄海暖流和沿岸流之间的锋面发挥了阻碍陆源粗粒物质进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重要作用;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在泥质沉积体形成过程中分别起到了对细粒物质的富集和对陆源细粒物质的搬运作用。
其他文献
在现代信息背景下,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融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创新原有的种植模式,还有助于降低人工种植的依赖感,使整个种植模式能够朝着自动化和成熟化的方向不断地进步。在此背景下需要种植人员重视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和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案的创新发展,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能够焕发全新的活力,提高最终的经济效益,满足绿色污染蔬菜种植的发展要求。
期刊
微生物腐蚀(MIC)是影响海洋工程金属材料如钢铁等服役期安全性的因素之一,其对工程设施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身威胁和环境破坏。铁还原菌IRB是一类可以将固态的Fe(Ⅲ)异化还原为离子态Fe(Ⅱ)的微生物,在铁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对材料尤其是铁基金属材料的腐蚀机制存在争议。造成争议的原因很多,从微生物代谢过程的角度考虑可能与电子受体的选择有关。同时,合金化作
学位
海水抽水蓄能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经济、可靠、安全运行和提高电力工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抽水蓄能发电方式,建设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工况苛刻,以海水直接作为介质,海水化学性质活泼,会对电站金属结构造成腐蚀,金属材料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会发生更加严重的腐蚀。不同的金属材料在海水中的耐蚀性能不同,金属在海水中存在发生局部腐蚀的可能,如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等。局部腐蚀是影响
学位
潮间带海域是海洋与陆地的交汇区,受到来自海洋、陆地和大气中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潮间带海域具有高变异性和敏感性。牡蛎是潮间带代表性生物,有典型的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捞,局部地区环境恶化、环境骤变等因素,导致牡蛎自然种群资源发生衰退,且养殖过程中也存在大规模死亡的现象。因此,研究牡蛎的潮间带适应机制不但对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环境适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对解决牡蛎夏季大规
学位
动物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一直是生物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制的研究,在多种脊椎动物和一些模式无脊椎动物中进展较快,已经鉴定了性别决定基因及其调控的下游性别分化因子,为阐释动物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甲壳动物作为动物界的一个较大类群,其中包含了许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物,由于其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性别二态性,所以,对甲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研究,不但能丰富其性别决
学位
上新世-更新世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全球气候最显著的变化是由上新世的温暖状态转变为更新世典型的冰期间冰期旋回模式。上新世早期大洋通道的关闭导致大洋环流的重组,最终改变太平洋西边界流。作为全球最强的两个暖流系统之一,太平洋西边界流-黑潮的经向热传输控制着低纬和北太平洋间的温度梯度,显著影响着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揭示黑潮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对了解区域水文气候演化具有重要
学位
脉红螺(Rapana venosa),典型的肉食性腹足类,在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广泛分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变态是脉红螺重要的发育过程,是人工育苗的关键,并直接关系其自然种群的资源变动。而食性转换是该过程中的重要特征,食性转换的顺利进行是保证幼虫变态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脉红螺幼虫变态过程中的食性转换,对于揭示幼虫变态的调控机理、促进其人工育苗产业的发展和恢复自然资源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
近年来,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及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 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
学位
塑料污染在自然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已经引起了各国学者和公众的关注,并与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栖息地破坏并列为重大全球环境问题。环境中的塑料残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作用下,破碎成更小的颗粒,根据其粒径可划分为大型塑料(>25 mm)、中型塑料(5-25 mm)和微塑料(<5 mm)。海洋塑料可以通过缠绕或被摄食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尤其是微塑料,因其与浮游生物等饵料生物的粒径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摄入,从
学位
黑潮近岸分支流(the Nearshore Kuroshio Branch Current,NKBC)作为黑潮经台湾东北入侵我国近海重要的分支流,将低温、高盐、富营养盐的黑潮次表层水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东海近海区域,对我国东海近海区域的水文、生态以及渔业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NKBC特征变化的研究对我国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针对NKBC的研究更多关注在台湾东北起源处的三维结构、动力机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