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美国人”——任璧莲小说文化身份问题的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文化既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价值观,它指平等地对待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追求以及认识事物不同的方式方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指美国本身存在的多种文化和多种行为规范并行不悖、共生共存的现象。任璧莲的作品首先反映出当代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现象,她以独特的视角鲜明地表现了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行为规范、不同肤色、广大的地域以及流动变异的民族气质共同组成的一个兼容并包的美国大家庭。然而,在现实意义上,任璧莲的作品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引导人们客观地对待异文化与亚文化,以“美国人”这一共有的文化身份寻求不同文化的连接点,使多种文化相安并存。 在美国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语境之下,本文探讨了任璧莲小说中的文化身份问题以及文化身份与作者创作之间的关联。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文化身份与美国华裔文学。首先阐明本文所指的文化身份概念的含义,并结合美国华人史以及美国华裔文学史,分析华裔从身份缺失到身份建构的艰辛历程。标明本文研究对象任璧莲在此历史进程中的位置与重要意义。 第二章,文化身份的建构。分别从第一代华裔、第二代华裔以及移民家庭三个层面,对照前辈华裔作家的写作特征,讨论任璧莲文化身份观的创新之处。此处的文化身份主要指族裔身份,侧重美国华裔与主流文化以及其他族裔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章,多重影响下的文化身份。探讨文化身份与性别身份、阶级身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后两者对于文化身份形成的作用,展示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主体身份。 第四章,文化身份与文学创作。通过人物塑造、主题思想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任璧莲的创作所开辟的华裔文学的新方向,并总结少数族裔文学实践的政治性与创作的文学性之间的悖论所在。 从19世纪末美国华人第一部英文著作问世至今,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长期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沉默到言说,从被他者表述到自我表述,从隐性的辩白到疾声呐喊,从“要求主流文化的认可”到“我就是美国人”的自信。作为新时期华裔文学代表作家的任璧莲,她的作品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被称为华裔文学中的另一种声音。其文化身份观,是对于前辈华裔作家的继承与超越,在相似中更有区别。一方面,任璧莲的作品仍然关注美国华裔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任璧莲的写作对象是二战以后的新移民,展示了当代美国不同族裔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反映出在新环境下文化身份观念的变革。任璧莲的写作特点:一是力图改变华裔文学中的程式化写作,超越族裔范围来表现美国人、甚至人类的精神世界。任璧莲的作品,从对于族群历史的挖掘转向个体形象的塑造,从对族群身份的建构转向族裔之外整体人类的思考,这是对前辈作家的超越,也是华裔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二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文化身份观之外对于文学性的加强。她希望不囿于华裔作家的界定创作出真正的文学作品,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国作家。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对《春秋左氏传》正文训诂进行了研究。《春秋左氏传》洋洋数万言,本研究在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和测查后得出:在数量上,正文训诂共计326条,遍及各公历史;在内容上,包括天文地理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虽然托名李贽,实际上是由比李贽年代稍晚的文人叶昼所作,这已成定论。但从评点来看,它显然被打上了李贽思想的烙印,本文主要从人格崇尚方面来论述他们思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饥饿是一段苦难的历史,一个年代的记忆标识。它也是一个人的经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一种文化载体。饥饿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它需要在新的角度被认识与理解。 我国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实验室检测已成为传染病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使检验科经常接触潜在的传染性标本。不仅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甚至还可以造成感染的扩散。特别是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design process of the refrigeration station and tries to solve them with BIM technology.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