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纳米管微图案化的设计构建及生物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基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使之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牙种植体中。作为骨修复和骨重建的优选材料,如何在承接钛本身的优异性质之余,还能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生物活性及与骨组织的结合强度是研究的关键。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改善钛表面的特性有助它与生物分子之间的应答。研究表明,在材料表面构建拓扑图案结构对机体内生物大分子、细胞等的生物学表达能起到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光刻图案技术和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得尺寸可控的微图案化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凭借光刻技术在纯钛表面成功构建了微米尺度内的两种几何图案结构,分别为:宽100μm、相邻间隔200μm规则排列的直条纹结构;相邻间隔200μm规则排列的梯形结构。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在已微图案的纯钛表面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管,即得到纳米级图案结构。通过扫描三维立体显微镜(3D microscope)和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面微、纳图案拓扑结构进行表征。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进行晶型测定。结果表明改变电化学参数,即阳极氧化电压和阳极氧化时间,不仅会对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管径及形貌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严重地影响着微米图案的完整度。为兼顾微、纳图案结构,实验所得最佳电化学参数为在恒压20V的情况下连续通电30min。经550℃热处理的纳米管形貌不变,阳极氧化表面的无定型二氧化钛转变为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模拟微图案化的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骨修复材料的体外生物学实验。首先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G型免疫球蛋白(IgG),血液中最主要的两种蛋白作为蛋白实验模型,观察蛋白在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微图案表面的吸附行为。通过微阵列扫描仪(microarray scanner)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scopy)对蛋白的吸附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表征。蛋白定性吸附的荧光图样与定量吸附的数据结果相一致,即二氧化钛纳米管吸附蛋白的能力远强于钛基表面;两种结构表面的蛋白吸附量随着蛋白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并且均存在着饱和值,但纳米管表面蛋白吸附量的增幅远大于纯钛表面的。这是因为纳米管结构相对于光滑钛表面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可为蛋白分子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此外,在试样表面培养小鼠成肌细胞(C2C12)的实验中,验证了拓扑图案结构可对细胞的黏附及生长有引导性作用的说法,也成功地反应出该图案化材料在同一表面成功地营造了一个使蛋白及细胞差异性吸附的表面。
其他文献
相对于嵌段共聚物,两亲性无规共聚物简单易得、来源丰富,更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而计算机分子模拟可以有效弥补在实验研究聚合物微观结构及其性质技术上的缺陷。采用计算机模
<正> 从1950年3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白衣战士》算起,电影录音剪辑这种广播文艺形式,已有38年的历史了。30多年来,电影录音剪辑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真正使电影录音
网络音乐传播经历了免费共享到版权保护、版权竞争,再到如今的版权共享阶段。版权共享的出现对网络音乐传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平台提供更优质的网络音乐传
金纳米簇(AuNCs)由几个至上百个金原子组成。由于AuNCs的尺寸大小与电子的费米波长相近,导致其具有离散的电子态和荧光发光等类似分子的性质;并且因其超小的尺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008南方冰灾后发布了新的输电线路规范,对新旧规范在风速取值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对比,对新的风速取值对杆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山东地区的的风速取值、杆塔规划系列进行了分
《棉花图》是中国古代实用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棉花图》集锦墨曾与“万年红”、“民生在勤”一起,成为晚清徽州贡墨的一个重要题材。北京故
<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说几何概型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对连续型变量的概率问题的初步探究.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一是无限性,即试验的基本事件数是无限的
本文针对三种不同垃圾类型,即中型砾石、细小颗粒和湿薄碎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垃圾进行试验,提供了一种确立盘刷工作参数的方法,得出了盘刷工作参数
英国统治香港长达150年之久(从1842年至1997年),而香港远在英国八千英里之外,却在其统治期间使香港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客观上反映了港英政府期间的政治体制是具有促
作文讲评目标的明确性与讲评结果与目标的背离,构成了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集中体现了传统教学中少、慢、差、费在当下背景中的延续,因此,找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进行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