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高效、快速的垂直型氮化镓功率二极管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以电动汽车、数据中心、高速铁路、通讯基站为代表的新兴领域蓬勃发展,这对能源需求及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容量、更高效率、更加清洁的能源技术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及其核心功率器件的支撑。经历多年材料与结构的技术更迭,功率器件的性能不断提升。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GaN)凭借其优异的材料特性,可实现高击穿电压、低导通电阻、低开关损耗等优异特性的器件,突破传统硅(Si)器件的理论性能极限。相较于基于非本征衬底的平面型GaN器件,基于单晶GaN衬底的垂直型GaN器件(即GaN-on-GaN器件)有望更大程度发挥GaN半导体的材料优势,实现高压、高效、快速的器件特性,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功率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作为新兴的技术,垂直型GaN-on-GaN器件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材料、结构、工艺、理论等诸多挑战。本论文对垂直型GaN-on-GaN功率二极管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通过结构设计与工艺研发制备了4种高性能GaN-on-GaN肖特基二极管(SBD)与Pi N二极管(PND),并对器件核心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通过新型终端及界面工艺实现高击穿电压、低导通电阻、低开启电压的垂直型GaN-on-GaN单极型二极管。终端区方面,提出了适用于GaN的新型终端结构,通过氮等离子体处理终端(NT)技术降低器件阻断漏电流超过4个数量级,研发了氟离子注入终端(FIT)并将击穿电压提升近2倍,并通过物理、电学、仿真等方法验证终端机制。有源区方面,通过工艺优化实现了接近理想的肖特基界面,在导通和阻断特性上均接近理论特性,通过多种模型准确提取肖特基界面特性。进一步地,利用GaN器件独特的隧穿增强层结构进行界面改造并实现隧穿二极管(TD),在提升反向阻断电压的同时降低正向开启电压。基于以上技术,并结合全工艺流程设计与开发,研制出3种GaN-on-GaN单极型二极管:(1)击穿电压995 V、比导通电阻1.20 mΩ·cm2的NT-SBD;(2)击穿电压800 V、比导通电阻1.08 mΩ·cm2的FIT-SBD,开启电压低至0.55 V(定义于0.1 A/cm2);(3)击穿电压达1020 V的FIT-TD,开启电压低至0.43 V(定义于0.1 A/cm2),进一步降低的开启电压有利于降低导通损耗。(2)制备高性能垂直型GaN PND并揭示动态等级的电导调制实验证据及其影响,同时实现导通时电导调制和关断时零反向恢复的特性。基于氮离子注入终端(NIT)、高质量金属/半导体接触等关键工艺开发优化,制备高性能垂直型GaN PND器件。NIT-PND击穿电压超过1.8 k V,电流密度超过10 k A/cm2。对垂直型GaN PND中的双极型载流子输运进行研究。讨论了动态等级的垂直型GaN PND电导调制的实验证据。通过直接带隙GaN独特的光电耦合效应,在双极型器件中同时实现了正向电导调制和零反向恢复(损耗)的优异性能。研究了电导调制对动态电阻、浪涌电流等特性的影响。(3)在快速动态测试电路中表征垂直型GaN二极管的动态特性,验证了垂直型GaN器件无动态电阻退化的优异特性。对垂直型GaN二极管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测试电路,对瞬态导通特性、反向恢复特性、动态电阻特性和浪涌电流特性进行表征,研究了垂直型GaN器件的瞬态导通特性,表征了垂直型GaN器件的浪涌电流特性,在快速动态电路中验证了垂直型GaN器件的无动态电阻退化特性,优于目前仍普遍存在电流坍塌的商用平面型GaN-on-Si器件。通过一系列系统的电路级测试,验证了垂直型GaN-on-GaN器件优异的动态特性,展现了在高频、大功率电力电子应用的巨大潜力。本论文以4种自主研发的器件(NT-SBD、FIT-SBD、FIT-TD、NIT-PND)为对象,研究了高压、高效、快速的垂直型GaN功率二极管的关键技术:阻断特性上,设计并实现了新型终端结构,通过界面工艺改造有源区,并揭示其机理;导通特性上,单极型通过隧穿增强层降低导通损耗,双极型通过光电耦合的电导调制增大导通能力、降低导通损耗;动态特性上,双极型器件凭借极短的少子寿命表现出与单极型相近的快速反向恢复能力,凭借垂直结构与同质外延可实现无电流坍塌的特性。本工作展现了垂直型GaN-on-GaN器件的巨大潜力。本工作及后续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垂直型GaN-on-GaN器件的理解,对推动其进一步实现高压、高效、快速的器件特性并开始逐步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在针对碳化硅的各种新型封装的研究中,集成器件栅极驱动、瓷片电容的封装形式能够大幅减小功率回路以及驱动回路寄生电感,有助于实现碳化硅器件的快速开关,低延时控制,进而减小损耗,提升频率和装置的功率密度。本文以小功率碳化硅集成封装模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模块的热、电及保护控制三方面出发,针对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模块的热性能与其损耗密切相关。在集成模块的所有损耗中,开关损耗计算最为复杂。碳化硅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 EM)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金华市第二医院发生EM感染的56例患者的EM分离株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016—2020年EM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0.3%~1.5%,P<0.05),主要合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EM感染对象主要为年龄≥60岁、有侵
学位
学位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和国防军工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碳化硅(SiC)凭借着卓越的材料性能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SiC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有着禁带宽度宽、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和热导率高等优异的材料特性,因此在高压、高频和高温电力电子装置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SiC单极型器件具有高击穿电压、低比导通电阻、高开关速度和低开关损耗的优点,经过长期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的杰出代表,氮化镓材料相比于硅材料具有更大的禁带宽度和更高的击穿场强,可广泛应用于LED照明、5G通讯、电动汽车和消费类电子充电器等领域,已经成为国际半导体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不同于传统硅基功率器件,基于氮化镓材料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通过氮化镓材料的极化效应,在AlGaN/GaN异质结界面积
随着交通系统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驾驶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关键问题。由于驾驶行为能够反映驾驶员的行为偏好和自身性格等,并且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因此驾驶行为成为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驾驶行为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导致驾驶行为表征难和评估难的问题。本课题以驾驶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机器学习与统计学相关方法,开展驾驶行为标准化、特征化、符号化表达以及换挡规律整定
氮化镓是一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击穿场强高,电子迁移率高以及散热性好的特性,目前在商业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射频功率放大器和电力电子器件领域。氮化镓材料的Al Ga N/Ga N异质结结构是利用铝镓氮(Al Ga N)和氮化镓(Ga N)之间极化强度的不同,使氮化镓界面处的能带弯曲,在界面上形成一层高浓度、高电子迁移率、高电子饱和速度的二维电子气。这层二维电子气距离外延层表面的距离是Al
近年来,通信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单个智能体已无法满足复杂的实际需求,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简称MAS)的协同控制应运而生。编队控制在MAS协同控制中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其在群体行为机制研究中也存在着巨大的理论挑战,从而迅速成为多智能体协同控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任务形式对应着不同的队形需求。同样,不同的传感能力和通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