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与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研究

被引量 : 79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本质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与自然相互交往的结果。人类正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形成了自身的存在方式。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原始文化是人屈从于自然的生存方式;农业文化是人有限改造自然的生存方式;工业文化是人征服、控制自然的生存方式。人类正是在工业文化的引导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提升了人类物质文明水平,但同时也酿成了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使生态环境问题从早期的工业化国家逐渐蔓延至全球,演变为世界性的难题。后工业化时期,人类开始以文化为视角审视生态问题,认识到生态危机是人类不合理的生存方式的必然结果。人类正积极寻求一种生态化的生存方式,这种新的生存方式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构建生态文化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有赖于制度的重新设计,有赖于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但从根本上必须首先塑造人的生态观念,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意识是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认知,树立生态意识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在工业文化的驱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有限承载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生态问题已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我国生态状况总体恶化趋势难以有效扭转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国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要将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更是指出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且主动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论文认为,国民生态意识的塑造和培育是刻不容缓的,这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政府的制度设计、教育的大力培养、国民的实践参与。首要的是积极倡导以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判断,论文分七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导论。追问当今世界、当下中国生产生活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国内外哲学、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等领域已有研究成果为切入点,指出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化解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树立整体的生态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同时指出构建生态文化的意义。第二章,生态与文化的生态转向。在文化的视角下对生态加以界定,阐释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本论文认为文化不仅仅是外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是人自身自然的“人化”。文化不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果,而是人的创造活动以及这种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人的普遍的生存方式。人类创造文化必须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生态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人类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创造了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正在创造着生态文化,指出人类文化转型的必然性。第三章,生态文化的基本理论。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定义了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具有三个层次的选择:以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的生态物质层次;以生态化的生产制度和生活制度为主的生态制度层次;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谐的生态精神层次,三个层次构成了生态文化的基本结构。传承性、时代性、全球性、渗透性、永续性等是生态文化的特征。生态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挖掘了中国儒、释、道生态文化精髓,梳理了当代西方生态文化理论,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第四章,国民生态意识现状及分析。指出生态意识是人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性的认识。国民生态意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层认识,是一种和谐发展的理念,是一种文明的价值观,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基于国家相关部门所做的环保调查,概括出国民生态意识的现状,并从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模式、公共生态教育、企业和个人生态责任角度对国民生态意识薄弱的原因加以分析。第五章,生态文化视阈下国民生态意识塑造。强调塑造国民生态意识必须首先要培育人们的生态世界观,使人自觉地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把握世界的整体联系和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其次,要培育人们的生态价值观,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再次,要培育人们的生态伦理观,使人自觉地将道德拓展到自然生态领域,在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存理念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以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为指导,应尽快塑造国民的生态忧患、生态道德、生态审美等意识。第六章,生态文化视阈下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价值诉求。首先对国际上公民生态意识塑造的目标进行考察,提练出我国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目标,即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树立文明的生态理念、掌握一定的生态生存技能、形成积极的生态参与。国民生态教育要因地制宜,要遵循内容综合、形式多样、教育全程、实践参与、地域差异原则。第七章,生态文化视阈下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途径。本论文认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国民生态意识塑造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髓。在确立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国民生态政治参与水平;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建立健全生态教育体系,提升生态教育队伍素质,持续开展国民生态教育;充分引领环保民间组织发展,发挥环保民间组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本研究正是处于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而展开,冀求从文化视角对生态问题进行探析,唤起国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意识,使人们能动地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之美。
其他文献
<正>马尔康县自然风光秀丽,区位优势良好,随着全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马尔康县以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以打造"川西北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宜居地"为目标,充分挖掘马尔康丰富的
采用吸湿快干整理剂Hipom A-790对涤纶织物进行吸湿排汗整理,系统研究了整理液质量分数、整理温度和整理时间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并得到最佳整理工艺条件为:整理液
自由贸易区是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产生的,在打破贸易壁垒、促进资本和技术的国际问流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成为了区域经济集群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建立广西北部湾自
本研究在前期调查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家的政策和相关理论等为依据,结合国情,构建了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医院、社区与家庭"四位一体"的综合化
<正>千百年前,唐、宋诗人游历至苍溪时,吟留下浪漫又美丽的诗篇,如"层崖抱林木,有寺藏葱倩""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等。如今,苍溪有嘉陵江如玉带入
廉租房作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廉租房的保障性决定着政府在完善廉租房制度中的起着主导地位,是廉租房
智能手机的出现,加速了移动终端的发展进程。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成为维系和推进社会化关系网络发展的新纽带和信息传播的新载体。城市形象推广的主导者可以利
虽然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私自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近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转型,满足社会民众公务服务的需求,通过土地财政、城投举债、融
融资性担保作为我国担保行业的主流,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9年
目的研究宫颈脱落细胞中miR-18a的表达水平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及广州南方医院门诊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