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岷江河流沉积物的物源分析与河流演化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川南宜宾地区岷江河流阶地沉积物与现代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分析、砾石成分特征分析、重矿物分析、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分析、黏土矿物组合分析等多种物源分析方法,深入对比了岷江阶地沉积与现代沉积物的特征及差异,讨论了不同的时期河流沉积物的物源变化,进而重建了岷江的演化过程,同时为理解青藏高原东缘隆升与河流下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分析和研究,本论文获得了以下方面的认识:1、基于野外阶地剖面调查与实测,结合前人研究工作,认为川南宜宾地区岷江下游共发育五级河流阶地。古流向研究证实,岷江T5阶地沉积砾石层最大扁平面倾向与现代河流流向一致,表明在T5阶地形成时岷江下游河段便已存在。此外通过区域年代学对比与阶地沉积物ESR测年,确定岷江下游五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分别为:T5:0.7-0.73Ma;T4:0.3-0.5Ma;T3:0.09-0.11Ma;T2:0.027Ma;T1:0.01Ma。2、通过对岷江下游河流阶地与现代沉积砾石成分的野外调查与镜下鉴定,发现岷江T5-T3阶地沉积砾石成分与现代河漫滩沉积砾石成分存在明显差异:T5-T3阶地沉积砾石种类多为石英砂岩、石英岩、中-酸性岩浆岩类,同时含少量玄武岩及变质岩砾石。现代河漫滩砾石却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变质岩砾石,如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等,岩浆岩类砾石相比之下大为减少。据此认为造成阶地沉积与现代沉积砾石成分前后差异的原因是物源区的改变。通过调查岷江流域出露岩性,认为T5-T3阶地沉积砾石物源区为岷江上游龙门山构造带,现代沉积物源区则扩展至流域更上游的松潘-甘孜地区。3、岷江河流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Th-Sc-Zr/10、La-Th-Sc、Th-Co-Zr/10三角判别图解表明T5-T0沉积物的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部分落入被动大陆边缘,指示物源来自于具有岛弧构造背景的扬子西缘龙门山构造带新元古代岩浆杂岩与松潘-甘孜地区的三叠系复理石沉积。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岷江河流沉积物源岩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花岗岩)为主,显示物源来自于龙门山地区元古代中酸性岩浆杂岩与松潘-甘孜地区三叠系浅变质砂、泥岩。4、镜下鉴定岷江河流沉积的黏土矿物具有晶型差,部分破碎严重的特点,指示其为陆源碎屑搬运所形成的产物,非后期具有较好晶型的自生黏土矿物。黏土矿物组合特征表明岷江T5-T3阶地沉积与现代沉积间存在极大差异,即黏土矿物组合由高岭石-绿泥石为主变为伊利石-绿泥石为主。岷江沉积物源区的扩展造成了黏土矿物组成由高岭石为主向伊利石为主的转变,即T5-T3阶地沉积物源来自于中低海拔的龙门山构造带中酸性岩浆岩,现代沉积物源区则叠加了来自于高海拔地区的松潘-甘孜变质岩。5、重矿物特征指数显示在岷江T5-T0沉积过程中,ZTR指数随阶地级数的下降而不断减小,表明物源发生了明显改变。岷江现代沉积GZi指数高达70%则显示现代沉积物源区来自于中低级变质地区。通过对岷江河流沉积重矿物组合的特征分析,发现T5-T3阶地沉积重矿物组合与现代沉积重矿物组合存在明显差异:阶地沉积中岩浆岩型重矿物含量高,现代沉积中变质岩型重矿物含量占比高。对特征重矿物蓝晶石、石榴子石的分析表明,岷江T5-T3阶地沉积中数量较少的蓝晶石主要来自龙门山地区蓝晶石变质带,而岷江最大支流大渡河在T3阶地以后才为岷江下游沉积提供物源。T5-T3阶地沉积中数量较少的石榴子石来自于岷江上游龙门山地区石榴子石变质带,现代沉积中大量的石榴子石则来自于松潘-甘孜地区。重矿物分析表明岷江T5-T3阶地沉积物源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而现代沉积则叠加了变质岩供给区。6、岷江河流沉积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黏土矿物特征、重矿物特征均表明T5-T3阶地沉积物源仅来自于中低海拔的龙门山构造带地区,现代沉积则扩展至高海拔的松潘-甘孜广大地区。在对特征重矿物蓝晶石、石榴子石分析基础之上,认为岷江发源于0.7-0.73Ma的龙门山地区汶川一带。在青藏高原东缘阶段性抬升的影响下,古岷江连续溯源侵蚀逐渐进入青藏高原范围。中更新世以来的昆仑-黄河运动使古岷江在0.7-0.73Ma、0.5-0.3Ma下切分别形成T5、T4阶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共和运动使古岷江在0.09-0.11Ma溯源侵蚀至石大关附近并下切形成T3阶地,此后数十万年来,古岷江相继向源侵蚀至漳腊附近并于27ka前后形成T2阶地,于10ka左右形成T1阶地并到达岷江源地区,进而形成现代岷江形态。阶地年代学与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表明,宜宾地区岷江下游河流阶地是在区域构造阶段性抬升背景之下所形成的,气候变化过程对于阶地的形成影响很小。
其他文献
石榴石花岗岩通常为含石榴石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由地壳中的沉积岩或表壳岩经过部分熔融而形成,广泛发育在各大碰撞造山带中,它的存在代表了陆块之间碰撞事件的发生。隆化地区位于河北省北部的承德市中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属于研究华北克拉通碰撞拼合的关键区域。隆化地区被丰宁—隆化断裂和大庙断裂两条断裂横贯而过,两条断裂控制了整个隆化地区的构造特征,大庙断裂以北的古元古代红旗营子杂岩中发育着
学位
近几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在川西北地区茅口组相继发现优质储层,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目前对于茅口组沉积相的研究,尤其是沉积相划分以及沉积相模式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油气勘探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岩芯资料、实验室测试分析,采用岩石学、沉积学等理论方法,对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模式展开研究,并对有
学位
本文选取澜沧江断裂带昌都—盐井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构造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年代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基础、野外调研、样品测试等研究方法,以分段研究的形式对澜沧江断裂带昌都—盐井段的构造特征及活动性进行新的判断。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西南地区江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该地区构造地质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
学位
扬子陆块西缘晋宁早期岩浆活动极其频繁,岩石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本文选择位于该区的麻陇基性岩(角闪辉长岩)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大数据进行文献计量统计,与扬子陆块西缘广泛出露的喷出岩、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进行对比,以及对麻陇基性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区域文献资料,对扬子陆块西缘零星出露的基性岩岩体的岩石成因、形成环境和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主要获得以下几点认识:1)扬
学位
昔格达组是川西地区典型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序列,呈不连续的南北向条带状、片状,出露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及其支流河谷中。有关昔格达组的岩性特点、分布范围、发育时代、成因机制、沉积环境等最基本的问题上通过地貌学、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磁性地层学等研究方法已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但目前围绕昔格达组的许多认识仍具有较大的争议性。昔格达组的发育是对青藏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其分布也表现出对水系高度的依赖性,因此,
学位
广西大新地区崩塌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形成主要原因是多组节理面影响致使地层岩体发生破裂,然后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因此,深入系统的研究大新地区的节理发育特征及其对崩塌的控制作用,不仅对大新地区的节理发育特征的动力学背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对本区乃至广西碳酸盐岩地区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大新地区的中下泥盆统平恩组地层中的节理和崩塌地质灾害
学位
巧家盆地地处云贵高原、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汇地带,位于小江断裂带北端和金沙江下游,对于巧家盆地形成过程和金沙江巧家段水系变迁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本区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工程的建设和安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巧家盆地的演化和巧家段水系的研究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沉积学的思路和方法,以滇东巧家盆地第四纪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盆地钻孔和金沙江阶地剖面沉积特
学位
学位
我国光伏产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领域的一张“中国名片”,在国家碳减排工作推动下蓬勃发展,但面临“两头在外”困境、产业链之间供需错配、产业政策对产业链发展影响不明等问题。提升光伏产业现代化水平需要考虑产业政策的影响,提高产业链的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关键。本研究旨在分析政策补贴对光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对应产业政策的初期、调整、退坡三个发展阶段将产业链23个环节分为产业链上、
期刊
西昌地区米市盆地属于狭义的西昌盆地,其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西缘,喜马拉雅期的亚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使得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并持续至今,保留了现今复杂的地质构造面貌。本文基于野外构造剖面研究结合37条二维地震资料,4口探井资料,利用砂箱物理构造模拟实验,对研究区的褶皱样式、断层及演化过程进行探讨。(1)米市盆地南北地区的构造差异主要受断层和基底以及盖层厚度三者的影响。北部地区的构造更为紧闭,向南逐渐变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