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学史上的“千古一哭”——孟姜女与雅罗斯拉夫娜哭泣的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ularit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孟姜女以其“千古一哭”而成为了追求爱情,反抗封建压迫的优美女性代表。12世纪俄罗斯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中同样有一位“千古一哭”的女性——雅罗斯拉夫娜,她在城墙上为出兵远征被俘的丈夫和战士哭泣,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优美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因为哭泣而成就了文学上的经典。  本论文立足于文本细读,结合文本创作的历史时代背景,围绕哭泣这一母题,分析作品中体现出的两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倾向的异同。论文主要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对两位女性哭泣的研究综述,其次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  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简单地梳理了哭泣内涵的发展以及哭泣的美学意义。  第二章从传统文化的层面来进行比较。分析了两位女性哭泣的历史文化渊源。她们的形象在她们的哭泣中被塑造,孟姜女体现出的贞节形象与雅罗斯拉夫娜体现出的地母形象反映了两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美德要求。而且,她们的优美形象都源于两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女性崇拜情结。  第三章从伦理与宗教价值层面来进行比较。分析两位女性哭泣背后体现出的家国观与宗教观的差异。孟姜女的悲剧体现的是人对正常的家庭人情伦理的追求,她通过张扬光辉的道德,最终获得宗教上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是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上,对上帝的忏悔与祈祷,预示着人类最终将回归到上帝的爱中。  第四章从审美层面来进行分析。分析两部悲剧作品中体现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带给我们的悲剧崇高感受。  结论部分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以及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1975-)是当今世界备受瞩目的青年小说家之一,在国际文学界享有盛誉。其前三部小说都曾获得多项文学大奖。作为一位拥有牙买加血统的英国少数族裔移
唐代扬州的发展以安史之乱为界。在安史之乱前,扬州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中心。诗人歌咏扬州的诗歌数量较少,题材也较单一,主要是描写扬州秀丽景色的风物诗。安史之乱是
政党建设的基本关系在于:一个有影响力、号召力的政党必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强大的凝聚力来自于政党本身先进的指导思想,党员广泛参与的政治活力和在严密组织形态下的内聚
本文写作主要基于对以下问题的思考:一是20世纪中国文学身份的焦虑;二是当今中国和全球日益严重的现实生态危机;三是全球文化的生态转向,生态思维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延伸。本
《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狐女形象。虽为“异类”,但她们身上表现了人间女性的种种美德,这体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歌颂和追求。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中
汪藻是南北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尤以骈文享誉当世。他先后担任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之职,可谓荣极一时,有“南渡词臣之冠冕”之称。学界对汪藻的研究是零星散碎的,对其
叶广芩的创作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她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变,从描述满清末世贵族的“家族小说”到超越国界民族的“日本系列故事”,从令人一唱三叹的“京剧系列”到摹写动物情
冒广生是晚清、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词人之一。但目前对他的研究极少,主要是他的后辈对他的生平事迹、理论观点包括词学观点作了基础的介绍及一些素材的补充。本文从冒广生的
本文从类型学小句理论出发,借鉴了去句化理论,以叙事单句为标准,总结了影响小句依存性的七个因素,在区分叙事、操作、描写和议论四种语体的前提下,旨在研究小句的依存性和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85年来,我们党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