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材料欧姆接触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cao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硅(SiC)是性能优异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之一,其在高温、高频、高功率和抗辐射器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要达到SiC器件实用化的目的,仍存在若干工艺难点,其中关键工艺技术之一是获得良好的欧姆接触。本论文从探索用于SiC的欧姆电极出发,对Ta/Ni/Ta等金属电极与SiC的接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更深入地认识欧姆接触形成机理并对欧姆接触的制备进行指导。同时采用热分解SiC的方法在其上获得石墨-SiC欧姆接触,开辟了一种制备SiC欧姆接触的新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首先,研究了多层金属Ta/Ni/Ta/结构与n型SiC接触的界面化学、电学性质和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退火前的电极与SiC呈整流接触特性,经500℃~1000℃退火后SiC与电极的界面结构和势垒高度发生变化,获得了良好的欧姆接触,接触电阻率低达10-4Ωcm2。经高温退火后,SiC表面开始分解,Ni层向金属/SiC初始界面扩散,在与SiC相邻处生成Ni2Si; Ta原子则穿越硅化物层向电极表面扩散并与释放的C原子生成TaC层。在Ni电极中引入的金属Ta与C的反应,有效抑制了接触界面处由于硅化物的形成而产生的多余的C原子的聚集。对Ta/Pt/Ta/SiC系统的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在分析合金化过程中接触界面反应的基础上探讨了欧姆接触的形成机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退火后C原子的外逸导致电极层与SiC界面处产生了C的空位,而其作为电子施主可增加电极下相对电子浓度,因此电子输运的耗尽层宽度变窄,电子遂穿机率提高,导致接触电阻降低,从而在n型SiC表面获得欧姆接触。建立了Ta/Ni(Pt)/Ta电极与SiC欧姆接触的界面区能带模型,并从衬底的掺杂,接触金属的选择和退火工艺三个方面对欧姆接触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讨论。   对不同金属材料及其组合,如Ta/CoFe/Ta,Ti/Pt/Ti,Ru,Ta,Pt等与n型SiC退火前后的接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α-SiC晶体的介电和热释电性能。   采用热蒸发和电子束轰击n型4H-SiC晶片的方法,使其表层的Si原子升华,获得石墨-SiC欧姆接触。热分解后SiC表层原子发生重构,得到单层或多层graphene和石墨的混合系统,SiC表面发生弛豫的Si-C双原子层及其与混合系统之间的缓冲C原子层改变了接触界面的能带情况,可能是欧姆接触形成的基础。
其他文献
ANKE谱仪是位于冷却储存环COSY上的一个内靶实验终端,在它的针对物理目标中,研究靠近KK产生阈的共振态α0(980)/f0(980)是一个主要的内容。在通过强相互作用反应对α0/f0进行测
依据声子晶体研究现状及其基本理论知识,深入研究了二维声子晶体的带隙特性,讨论并总结了组元材料、几何参数、点阵结构等因素对二维声子晶体带隙特性的影响规律。结合减振降噪
自从Goppert-Mayer和Haxel六十多年前首次将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引入到壳结构模型中并成功解释了核子的幻数结构,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自旋轨道耦合在核核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意义。虽然
自20世纪后半页兴起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半导体工业和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科学家意识到微电子技术的继续发展会受到量子力学效应的限制,这导
稀土永磁材料和磁致冷材料由于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一直都是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中子衍射、磁性测量等方法对多型性Pr5Si2Ge2化合物、La1-xYxMn2Si2化合
我们采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La0.9Sr0.1MnO3、BiFeO3和La0.8Sr0.2AlO3等薄膜材料,制备了 La0.9Sr0.1MnO3/Nb-SrTiO3、 BiFeO3/La0.7Sr0.3MnO3和La0.8Sr0.2AlO3/SrTiO3等
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代表一种相对新型纳米荧光材料,其高稳定性、无毒无害、分辨率高、无自荧光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异性能使其在生物标记、生
电流诱导的自旋转矩是当今自旋电子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磁电电路理论能够方便地处理扩散输运占主导地位的纳米结构中自旋转矩的问题,其中界面的自旋相关电导等参量的独立确定是
石墨烯(graphene)是由单层C原子组成的二维蜂窝网状晶格,是一种具有sp2杂化的、能隙为零的非磁性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石墨烯在高性能纳米级电子器件、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气体传感器及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研究了Fe、Co原子纳米线与石墨烯混合系统的电子结构和磁性.我们在石墨烯上方吸附一条磁性金属(Fe、
强场物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强激光与等离子体作用产生高能粒子。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实现新型粒子加速器、惯性约束聚变“快点火”方案、天体物理中高能宇宙射线产生机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