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像:论唐·德里罗《白噪音》中人性的堕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德里罗因其犀利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而一度被赞誉为“后现代派小说家”的领军式人物。对其作品赏析的角度纷杂多样,但是鲜有评论家尝试从拟像理论出发来系统地分析人性在后现代环境下的堕落。本文以让·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为切入点,试析《白噪音》中主人公与普罗大众逐步物化成非人的过程,为《白噪音》对人性研究的展示提供一个更加详实的补充。  本文指出,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消解使得人性逐步失去其现实支撑,沦落成一个失去了其所指的拟像,从而引发了人性危机。论文将运用拟像理论,结合“文本分析”深入探讨人性在拟像中的堕落。拟像概念是鲍德里亚理论的精髓,而《白噪音》中人性在拟像先行统领下逐步堕落的现实则是这一理论的真实写照。受困于媒体泛滥和信息爆炸的后现代社会,《白噪音》中人类的人性特征已然岌岌可危。首先,拟像先行将人类自身与人类个人图像、认知强行切割开来,诱导着大众自动摒弃其自身外貌和个体感知,以获得拟像的庇佑。这使得人性开始在后现代社会逐步变质。其次,在拟像所造成的超真实世界中,人类与生俱来或长久才习得的生存能力也开始逐步退化,人们开始显现出物化的基本症状:人类无法自然而然地吃穿住行,也无法区分现实和虚妄,更无法以此来做出恰当的行为。最后,拟像也在精神层面上掏空了人类传统的安全居所,人在后现代社会大背景下逐步丧失诸多归宿感,情感诉求难以得到满足,成为了迷途的羔羊。
其他文献
谚语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古往今来,在国内外文学作品和言语交际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谚语是人类语言的魅力结晶,蕴含了语言的诸多特征,有力地表现出语言的巨大功能
在以DSP为核心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模数转换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以德州仪器公司的TMS320C6203B与ADS5422为例,详细说明了DSP与AD转换器的接口电路设计方法.最后还介
简短回顾微纳光学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包括光子晶体、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奇异材料、负折射、隐身以及亚波长光栅等。微纳光学不仅成为当前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微
文章介绍一种隔离供电专用器件MAX253,阐明了隔离供电技术应用的原因、原理.并结合恶劣环境下串行通信接口RS-485的应用,详细阐述了隔离型数据接口在抗恶劣环境下的应用原理
绘画、书法、诗文、出版、教育……卢甫圣的才能全面到让人不知该从何处开始羡慕才好。“这些领域对我而言好像是从一根绳子中分出来的多根细的绳子,它们齐头并进或杂乱并行
对话是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作者行文风格的一种体现。小说中的对话通常来源于生活,简短、灵活却极富生命力,尤其是其背后的隐含意义更是深刻、发
本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探讨了翁显良的古诗英译。作为古诗英译领域一位大家,翁先生对其翻译有着独特的见解。长久以来,由于社会历史原因,翁译古诗少有人提及。然而,翁显良的文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巨作《金色笔记》视野广阔,主题意义丰富,眼光犀利、独到,发表以来一直是文学评论界颇受关注和争议之作。作品中大量关于梦的描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西欧和北美的女性主义和其它抗议运动开始蓬勃发展。性别的含义逐步得到完善,不再局限于两性生理上的差别。作为一种犀利的社会文化批评话语,女性主义研究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