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及其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线性时滞系统广泛存在于通信、交通和许多动力学、化工及生物系统中,它的鲁棒控制问题是当前控制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代通信网络,如Internet和异步传输网络(ATM)是典型的非线性时滞系统,随着他们的迅猛发展,网络规模、用户和应用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网络拥塞问题。拥塞控制是确保网络鲁棒性的关键因素,也是各种管理控制机制和应用的基础,因此成为当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理论交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以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为基础,在通信网络的拥塞控制器设计、滤波器设计、鲁棒稳定性分析和主动队列管理(AQM)等方面给出了新的研究成果。 本问首先研究了一类非线性时变时滞系统,利用Razumikhin引理和Backstepping方法设计了时滞无关状态反馈控制器,从而避免了现有文献中存在的技术性错误。同时考虑多项式非线性时滞系统,指出此类系统总存在时滞无关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相应的闭环系统有界稳定。其次,报告利用T-S模糊模型对非线性系统的良好逼近能力,研究了离散T-S模糊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分析和综合方法。通过设计新颖的DPLKF(Delay-dependent Piecewise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和分段状态反馈控制器、分段输出反馈控制器,得到了比现有方法保守性更低的镇定结果。 基于以上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巧,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含时变时延的Internet拥塞控制器的系统稳定性分析问题。拥塞控制系统可以等价为一个含时变时延的分散反馈系统,本文分别分析了随机指数标识算法的局部稳定性和基于速率的拥塞控制器的全局稳定性。根据所得的稳定性条件,通过LMI的凸优化方法可以得到时变时延的鲁棒稳定上界的显式值。稳定性条件中的网络环境参数与控制器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值方法求解。 接着,本文从优化控制角度研究ATM网络中的拥塞控制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呈现出长相关流量特性的改进型LQG拥塞控制器设计方法,给出了LQG算法稳定的充分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H∞性能频域优化方法设计了滤波器,以补偿时延,同时达到平滑发送速率以及队列的目的。 最后,本文针对Internet自适应虚拟队列管理算法(AVQ)性能对链路利用率参数和衰减参数较敏感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参数的设定方法。与原始的自适应虚拟队列管理算法相比,这种新的算法在镇定队列动态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链路利用率。NS仿真实验验证了新算法比AVQ算法具有更好的响应性能和更高的链路利用率。
其他文献
在各种同时使用扩音设备和拾音设备的声场环境下,都不可避免的出现扩音设备和拾音设备之间产生声回声现象。当声回声增益过大,会产生尖声刺耳的现象,即啸叫音。啸叫的出现轻者限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智能设备,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变得高效,随着单个设备能力的提升变得越来越困难和代价高昂,模拟自然和人类社会群体合作方式的多
线性系统的同时镇定问题是系统与控制理论中的基本问题,有着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揭示同时镇定问题的复杂性,学者们提出了若干公开问题。这些问题表述非常简单,实际解决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量化管理目标已成为工业企业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尤其在物流供应链管理领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学位
随着现代交通业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目前,对车载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视频部分、音频部分和通信部分。车载监控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传统能源逐渐枯竭,可再生能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成员必然在未来能源消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逐渐走进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成为了信息时代企业有力的
LAMOST望远镜建成后,将会产出大量的天体光谱。按照项目系统设计,每个观测夜将获得1~2万光谱数据。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LAMOST急需研究相应的技术和算法。本文根据项目需求分析,研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这其中能耗问题又成为研究的重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特别是能耗仿真对节点实际研究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机和数字控制处理芯片的运算能力和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以DSP为控制核心的全数字化控制系统不断地取代传统的模拟器件控制系统。 面对伺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