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1年修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解释》)对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前提条件、诉讼请求等内容作了规定,但诉讼请求的规定中却未包含惩罚性赔偿请求权。随着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在我国日益发展,矛盾与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尤其在食品药品等消费领域显得更为突出。面对当下侵害集体消费者健康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消费公益诉讼原有的诉讼请求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修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解释》)对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前提条件、诉讼请求等内容作了规定,但诉讼请求的规定中却未包含惩罚性赔偿请求权。随着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在我国日益发展,矛盾与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尤其在食品药品等消费领域显得更为突出。面对当下侵害集体消费者健康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消费公益诉讼原有的诉讼请求类型中缺乏惩罚性赔偿给经营者再次实施违法获利行为可乘之机,因此,在消费公益诉讼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刻不容缓。此外,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许多消费公益诉讼案件涉及到提起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此类案件在理论上具有争议,实践中也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整理出实践中惩罚性赔偿在消费公益诉讼中适用存在的争议问题,结合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定位、消费公益诉讼的立法目的以及域外的有益经验提出具体的构建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引司法实践,推动立法的完善与发展。全文采取总分的结构来写,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消费公益诉讼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实践探索。通过梳理案例简要说明我国司法实践中惩罚性赔偿在消费公益诉讼中的适用现状,再运用具体的典型案例整理归纳出法院的判决结果及理由,梳理出消费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的争议问题。第二部分为消费公益诉讼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首先,从消费公益诉讼请求类型完善的需要、经营者违法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三方面说明消费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是势在必行;其次,根据惩罚性赔偿的属性、功能以及消费公益诉讼的立法目的分析我国消费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可行性。力图从两个层面挑明本文写作的重点,明确写作方向。第三部分为消费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主体。首先,对域外消费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主体进行比较分析,明确消费者委员会与检察机关的适格主体地位;其次,将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归属主体与诉讼实施权的归属主体相分离,根据诉讼实施权配置理论,为消费者委员会与检察机关有权起诉寻找支撑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为消费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模式。首先,对域外消费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适用模式的演变进行梳理;其次,结合我国消费公益诉讼争议标的额小,人数众多,举证难度大等特点,确立二阶段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的诉讼模式。在第一阶段仅对共同的争议焦点、被告是否承担责任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计算赔偿额进行认定,在第二阶段再具体证明、计算赔偿数额以及最后的分配。第五部分为消费公益诉讼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赔偿额计算与分配。首先,依据违法收益总额与案件其他因素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标准,采取整体估算法对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进行整体计算;其次,根据消费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来源于消费者个人,赔偿金应向消费者分配,对于其放弃的剩余部分由专门成立的消费公益基金组织进行管理,为消费维权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其他文献
合成氨工业需要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产农业上所必须的无机氮肥,而钼固氮酶在温和条件下就能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可供生物利用的氨,钒固氮酶的固氮能力虽不如钼固氮酶,但是在CO还原为短链烃方面显示出类似费托合成化学的催化性能。因此,固氮酶催化机理研究及其化学模拟对于对于粮食、人口、环境、能源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分辨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钼固氮酶的催化活性中心铁钼辅基的结构为 MoFe7
本文在疫情背景下,选择旅游业与餐饮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旅游业与餐饮业之间的内、外联系,利用种群动力学原理,建立旅游业与餐饮业不同类型的共生模型.根据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结果,在敏感性分析确定关键因子的基础上,为疫情背景下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定量的理论支撑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考虑疫情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对旅游业与餐饮业的影响,改进了传统的Logistic共生模型,建立
有机磷化合物在生命化学、医药化学、农药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均有着广泛应用。其中,磷酰化杂环衍生物表现出特殊的生物活性,常用于医药领域;而硫磷酸酯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药科学中,因此,针对这两类含磷有机物的合成方法研究层出不穷。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含磷有机砌块以及膦氧类化合物是有机磷合成的重要合成子;白磷作为有机磷工业的主要原料可直接由磷矿石还原得到,针对它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展开。受到这一启发,
技术范式理论源于科学哲学领域中的“范式”概念,是本研究的理论根基。“技术范式”概念既深深植根于科学哲学、技术史和技术经济管理(表现为跨学科特征),也将技术发明与科学理论、产业革命联系起来。本研究就是以技术范式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追踪移动通信技术史的发展进程,寻找移动通信技术范式的具体结构、演进脉络以及技术创新的规律。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追踪、比较、统计以及梳理,分析了技术范式的理论渊源与演进脉络
核废料中铀的比重高达95%以上,除被重新回收利用的少部分,大部分都进行了地质储存,这种方式对环境安全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同时又是对资源的浪费。含铀新型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基于缺位多酸铀酰化合物结构类型单一,缺乏有效的合成方法,同时对于性质研究极为有限,为研究构效关系带来很大挑战。从简单原料出发,采用缺位多酸原位组装的策略,通过对合成方法以及结构的研究,提高对簇合物组装过程的
我国宪法中并无一明确命名为“生育权”的权利。虽然宪法第49条涉及了对公民生育的规制,但从文义上看,它更强调义务而非权利。考察生育权权利建构的历史,不难发现其本身就是在女权运动与国家控制的双重作用下成形,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宪法实践亦表明对女性生育权主体地位的看重。在我国现有的宪法框架下,结合立法背景,对宪法第49条进行文本解释,可以从中推论出生育权的存在。此外,遵循“立法延伸宪法”的思路,考察宪法以
复杂材料体系量子动力学过程的准确模拟是理论化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研究内容之一。一方面,由于涉及到数目极其庞大的电子、声子等自由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量子动力学方法往往难以处理包含上千个电子态的大尺度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真实材料微观结构十分复杂,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动力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即哈密顿量的构建和参数化)存在一定难度。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从倒易空间出发发展了几种用于实时动力学模拟和载流子输运性
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政府为解决机动性导向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恶劣、缓解城市居民出行难问题,提出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契机全面推动城市交通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尽管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也有所改善,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依旧低下,难以满足新环境下乘客多元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因此,为构建更人性化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开展差异化乘客的服务评
随着基于位置服务应用的逐渐增多,如室内导航、目标跟踪、机器人控制等,室内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定位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被广泛用做室内照明,这为可见光定位(Visible Light Positioning,VLP)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相比于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可见光定位可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不产生电磁干扰,且部
氢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二次能源,氢能需要一次能源来生产,核能制氢是以水为原料,利用核能实现氢的大规模生产,在能源多样化的未来,核电氢能互补将会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方向之一。氢能的广泛应用需要解决制取、储运、利用等问题,而液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的优势,是氢气储运的主流方式之一。在氢气液化过程中,为了减少液化后的正氢向仲氢自发转化产生转化热导致液氢蒸发耗散,必须进行正仲氢催化转化,以获得稳定储存液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