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治吏思想探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en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韩非子的思想,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他的法治思想,其实治吏思想也是韩非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吏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考察韩非子思想的视角。本文将强调韩非子治吏思想是建立在对君臣关系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围绕着君臣之间的合作与冲突而展开,而强化君权始终是贯穿韩非子治吏思想的一条主线。从君主的立场出发,韩非子将高扬君权、抑制臣权作为解决臣下给君主带来的威胁的基本思路,希望通过尊君的方式构建一种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政治秩序,而尊君的目标需要通过治吏的方式来实现。为此,韩非子提出综合运用法、术、势的手段,全面强化对官吏的管理和控制,最终达到规范君臣关系、巩固君主统治的目的。第一章将介绍韩非子治吏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从政治社会背景、思想文化背景和个人因素这三方面展开。就政治社会背景而言,包括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士阶层的崛起这两方面;就思想文化背景而言,包括诸子百家对治吏问题的探讨、三晋尚法的文化传统这两方面;就个人因素而言,包括韩非子的成长和教育经历、韩非子在政治实践上的挫折这两方面。通过这一部分梳理,有助于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韩非子治吏思想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第二章将从君臣关系的角度分析韩非子治吏思想的逻辑起点。君臣关系是韩非子提出其治吏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在韩非子看来,君臣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一方面,君主治国离不开官吏,君臣两者要进行合作,并且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君臣异利,君臣之间充满着冲突和斗争,使得君主经常面对来自臣下的威胁。正是出于对君臣关系的认识,为了应对臣下给君主带来的威胁,确保君主的地位稳固,韩非子将强化君权作为解决君臣冲突的思路,提出尊君的主张,而尊君的实现就需要通过治吏的方式。第三章将从法、术、势的角度对韩非子治吏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述,主要分为以法禁吏、以术驭吏与以势慑吏这三个方面。第一节将介绍韩非子以法禁吏的观点。君主要将法作为治吏的准绳和依据,运用法来管理和控制官吏,将官吏严格限制在法的范围内活动,将官吏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第二节将介绍韩非子以术驭吏的观点。术提供的是一套以选任、考核和监察为主要内容的统治方法。君主要用术驾驭官吏,将术作为落实法治、强化君权的有力手段。第三节将介绍韩非子以势慑吏的观点。权势是君主治吏的根本保证,君主要牢固掌握君权,提防官吏对君权的侵夺。在牢固掌握君权的基础上,君主要善于发挥权势在治吏中的作用,利用强大的权势来震慑官吏。第四章将对韩非子治吏思想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韩非子治吏思想进行评价。就历史影响而言,韩非子治吏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秦朝以及秦朝以后封建王朝的治吏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评价而言,韩非子治吏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价值,在权力监督、用人、执法等方面存在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由于受到所处时代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这就包括无法应对君权滥用带来的挑战。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在不断强化,使得出口贸易结构也随之转变,关于出口贸易结构的研究,已由如何扩大出口规模转为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这就使得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问题成为了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研究的焦点。随着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丰富与完善,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其影响机制分析,而我国贸易环境的改变,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主要因素,如何在环境规制下有效引进外
学位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视家庭文化的国家,有一句家训叫做“百善孝为先”。在儒家文化中,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和起点。一个有道德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完善的人。良好品德来源于孝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教育,人要具备孝道品德亦离不开孝道教育。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孝道教育亦是德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口译变得至关重要。然而国内关于英中交替传译的研究还不成熟。本文是基于纪录片《亚马逊帝国:杰夫·贝佐斯的崛起与主宰》的英汉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在这部纪录片中,美国公共电视台深入调查《亚马逊》,解析资本家杰夫·贝佐斯坚持不懈的非凡成就。本文以达妮卡·塞莱丝柯维奇和玛丽亚娜·勒代雷的释意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研究作者在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
学位
近几年印度宝莱坞电影的蓬勃发展,使印度文化进入大众视野,由此引发大家对印度宗教及种姓制度的兴趣和探讨。《社会地位与宗教神圣》一书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印度教及种姓制度存在的意义。译者选取了书中第四章及第五章作为翻译源文本,一方面是想通过翻译了解印度教和种姓制度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想借此探讨学术型文本的翻译方法。本文是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及研究性的学术型论文,内容涵盖社会、宗教、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具有专业
在近代中国哲学史上,梁漱溟是较早注意到直觉问题的思想家。在《东西文化以及哲学》中,他已使用直觉来反思东西文化的特征。指出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实际上是直觉与知性的对立。在他看来,西方文化危机的根源正是知性思维和工具理性滥用,惟有直觉的生活才能符合生命本性,此时纯任直觉即达到儒家所说的仁的境界。可以说,直觉观念贯穿在梁漱溟对中西文化问题及儒家思想理解的整体过程中,是梁漱溟思想发展轨迹中十分重要的观念。本文
现如今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国际分工持续细化,各国都在朝着价值链更高更深的方向努力,都把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作为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任务。这些年,中国服务业把握贸易契机,将贸易开放度提高,逐步进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并在体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服务贸易规模得到空前扩大,服务产品质量也有了质的提升,使得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水平得到一定水平的提升。基于我国服务业OFDI不断迅猛增长以及中国要通过加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在我国,慈善组织面向社会以各种形式开展多种公益活动,不管是“大慈善”还是“小慈善”,都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慈善组织开始迈入有法可依,有法可行的良好发展局面,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来创造性开展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慈善活动。《慈善法》颁布后,慈善信托以专章的形式出现,给
弘扬全民法治精神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高中生作为即将成年的公民,其法治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公民法治素质的水平,其法治意识的培育有重要意义。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主要承担课程,本文紧紧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相关内容展开研究。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共五章内容。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是绪论、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三章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