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压载水航行及卸载后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xibaog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压载水可以用来确保船舶的海上航行的安全,在航行过程中,会根据船舶现有的装载状态及条件,对船体压载舱注入或排出压载水从而调整船舶的吃水差,达到维持船舶运行的稳定性的目的,保证船舶具有良好的浮性维持平稳运行。因此,海洋生物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船舶压载水的注入或排放在在源港口和目的地港之间的转移。船舶的安全航行需要船舶压载水作为重要保证,然而船舶压载水同时也通过打破地理性的隔离,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途径[1]。本文对不同初始密度及门类的浮游植物进行压载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黑暗环境下,不同门类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及种群响应特征。且在黑暗后模拟排放,设置不同的环境因子,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对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特征进行了原位调查研究,探究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在重新进入良好环境后的种群响应及各个光化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因此本文总体探究了船舶压载水航行及卸载后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黑暗处理不同初始密度的的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helgolondica),总体来看在前3天内的藻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有一个较高水平,即前3天内藻细胞的数量减少地最为剧烈,在第3天后,藻细胞的平均生长抑制率进入了一个波动的状态,总体来看是不断趋于降低;黑暗处理实验的前七天,均出现了藻细胞生长抑制率波动的情况。直到黑暗第10天,初始平均密度为5cells/ml的青岛大扁藻存活率才达0%,而其余的初始密度的藻液黑暗处理14天后仍然有存活的藻细胞。黑暗试验后进行的光恢复实验中,初始低密度水平(3cells/mL)的青岛大扁藻在两周后达1×103cells/mL的种群密度;在光恢复实验中,初始密度水平为为3cells/mL及3×104cells/mL的青岛大扁藻的种群恢复能力与未经黑暗处理组相比更弱,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
  (2)对不同初始密度黑暗处理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rnacostatum),整体来说黑暗第1天以及黑暗第3、4、6天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平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各个初始密度水平的中肋骨条藻在第6天,均出现了极大的生长抑制率的波动,即藻细胞密度波动很大。直到黑暗第13天,平均密度为5cells/ml的中肋骨条藻死亡率才达100%,其余初始密度的中肋骨条藻黑暗处理14天仍有存活。经黑暗处理后的中肋骨条藻进行光恢复,发现其仍然具有种群恢复能力,然而各初始密度下,经过黑暗处理的中肋骨条藻相较于未经黑暗处理的中肋骨条藻均比未经黑暗
  处理的中肋骨条藻生长14天的密度低,平均减少约20.54%。
  (3)对不同初始密度黑暗处理的海洋原甲藻,初始密度为5×102cells/mL及5×103cells/mL的两组密度较高的海洋原甲藻在黑暗中的第一天仍能够保持生长和繁殖;整体来说前3天细胞生长抑制率平均处于逐步递增的过程,第3天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平均值最高,随后的生长抑制率处于整体的下降趋势,但是在第6天迎来了第二个死亡高峰期。到黑暗第9天,平均密度为5cells/mL的海洋原甲藻死亡率达100%,其余初始密度的海洋原甲藻黑暗处理14天仍有存活。经黑暗处理后的海洋原甲藻进行光恢复,黑暗处理明显抑制了恢复光照后海洋原甲藻的生长,经过黑暗处理的海洋原甲藻相较于未经黑暗处理在光恢复后第14天时密度低很多,平均仅为未经处理的密度的22.69%
  (4)对于平均初始密度相同的青岛大扁藻和中肋骨条藻,在黑暗不同天数(模拟压载龄)后,两种藻的Fv/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的变化差异极显著,中肋骨条藻的Fv/Fm对于黑暗的响应更为强烈,处于一直下降的过程,而青岛大扁藻Fv/Fm在黑暗处理过程中有所波动但下降缓慢;同时,青岛大扁藻、中肋骨条藻的ETR值的变化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两种藻液在黑暗初期的第一天,其ETR都是有所增加的,随后两者降低过程与Fv/Fm类似。光恢复实验中,黑暗3天及黑暗7天的青岛大扁藻其Fv/Fm在各恢复光照强度下均波动最大,ETR也呈现这种特征,光恢复后,青岛大扁藻藻液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显著;中肋骨条藻虽然初始的Fv/Fm在黑暗多天后较低(黑暗第9天平均为0.112),但在4种光恢复强度下中肋骨条藻的Fv/Fm基本上在光恢复后(3-5天)恢复至最大值并维持在一定范围,可恢复良好的光学活性。
  探究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在船舶航行及卸载后的种群变化规律,不但可以增进人们对压载水中可存活植物的认知,且能获取更完备的物种信息。对于三种不同门类的三种海洋浮游植物:青岛大扁藻、海洋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其在初始密度为5cell/ml低密度被压载(黑暗)时,存活天数为海洋原甲藻<中肋骨条藻<青岛大扁藻,而经历过黑暗并光恢复密度仅3cells/ml的三种藻,培养两周时其种群恢复能力为海洋原甲藻<青岛大扁藻<中肋骨条藻;经过对青岛大扁藻、中肋骨条藻光合活性进一步的特征探究发现,中肋骨条藻在黑暗中,会显著降低自身的Fv/Fm、ETR、叶绿素含量,而青岛大扁藻相对来说这些值的波动更大,且最终降低程度比中肋骨条藻降低小;在光恢复实验中,光恢复实验中,青岛大扁藻及中肋骨条藻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显著均可恢复良好的光和活性。因此,不同门类的浮游植物在船舶压载水环境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生存策略,及其光合活性之间也会存在差异,在执行D-2统一标准时,是否对所有种类的浮游植物一视同仁,保证其不再入侵,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明末清初的“西画东渐”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耶稣会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一定冲击与影响,而这个历史过程中,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中西绘画交流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以郎世宁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从一个较为清晰的视角审视清代美术的特殊性,即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如何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下相互激荡、抵触、以及融合。以往对郎世宁的研究主要从年谱以及绘画技术中
方言岛是反映语音变异的一道重要窗口。江苏省溧水区境内方言分布复杂,既有江淮官话和吴语,又有移民方言形成的方言岛。前人对溧水境内方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江淮官话与吴语两大当地主流方言,较少涉及移民方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近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材料,综合运用历史比较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统计学相关方法深入考察溧水区境内河南移民形成的方言岛的语言变异情况,对语音演变尤其是语音变
学位
夹侗话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三省交界侗族聚居区。它是侗汉语言接触的产物,是以侗语为母语的侗族群体在与当地汉族等民族在交际过程中所说的话,保留有侗语的底层特征。它是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具有单向性、融合性、动态性、过渡性和简化性等特点。侗族与汉族接触历史悠久,夹侗话中保留有古汉语与古侗语的古音遗迹,是研究古汉语与古侗语的活化石。因此,夹侗话研究可以为语言接触及语言演变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样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学位
本文在词汇语义类型学的背景下,探讨汉语人体部位词的语义移变现象,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第1章在跨语言背景下,综述人体部位词“分类-命名”上的共性和差异,语义移变的类型,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方法;第2章详述作为历时词汇类型学的语义移变的研究现状、定义、内容,以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从第3章到第6章,系本文的主体,从跨语言的角度出发,按照“两分四类法”分成如下四章:第
学位
从公元618年至玄宗即位,初唐时代延续近百年。其间每一位初唐诗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大胆的尝试,将初唐诗歌的涓涓细流,逐步汇集并嬗变成为盛唐诗歌的壮丽江河。北美学者宇文所安教授在其著作《初唐诗》一书中,从外部的宏观的视角观察整个初唐诗歌的变化过程,同时也尽可能广泛地探究诗歌及其他文体的内在变化,甚至延伸至审美主题,试图从中辨别出各种文体演变的内在趋势和脉络规律。  本篇论文,“
学位
迟子建作为新时期登入文坛的东北女作家,尽管创作中不乏地域特色、女性书写、对现代文明的反思等等,但在已有的三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她独立于任何一个文学流派。80年代中期以来文坛纷繁复杂,迟子建却在这喧嚣之中独守一方明净,给文坛吹入一股清新之气。她是一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兼具的作家,一方面她不回避书写现实生存的苦难艰辛、自然人性的复杂迷惘,另一方面她努力拥抱这些不美好,用温情和善意消解丑与恶,给残缺以宽
学位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与山西省、河北省交界,安阳市区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本文主要采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获济小片中的处置标记进行描写和分析。学界对安阳方言的研究,语音和词汇的成果较多,语法的较少,对安阳方言处置标记的研究则更少。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和归纳安阳市区的方言语料,参考处置式研究的相关文献,描写分析安阳方言中比较典型的处置标记及处置式。  我们以安阳方言获济小片中的处置标记为研究
学位
一、基于"互联网+"的中国工程机械在线租赁平台研发背景(一)紧跟新时代步伐,响应国家政策《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提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
会议
爆破地震效应是由人类爆破活动引起的,与天然地震相比,爆破震动具有频率高、振幅大、衰减快等方面的特点。其震动效应虽然没有天然地震大,但如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也会对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建筑物下沉、开裂、边坡失稳等情况,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因此,为保证工程爆破时爆破区周围建筑物等的安全,对爆破地震效应监测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地震效应的强度,减小地震效应的影响是很必要的(夏红兵,
[db: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