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溧水区官话方言岛的语音变异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言岛是反映语音变异的一道重要窗口。江苏省溧水区境内方言分布复杂,既有江淮官话和吴语,又有移民方言形成的方言岛。前人对溧水境内方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江淮官话与吴语两大当地主流方言,较少涉及移民方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近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材料,综合运用历史比较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统计学相关方法深入考察溧水区境内河南移民形成的方言岛的语言变异情况,对语音演变尤其是语音变异的成因做出了合理解释。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本章开宗明义介绍方言岛的相关定义,明确本文研究的地理范围、历史沿革、方言情况,并对官话方言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以往研究的不足,确立本文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研究理论与方法。本章列举全文行文所依据的语言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并付诸本文田野调查中的相关例证。研究理论主要有拉波夫的“有序异质”理论与“近似合并”理论、王士元“词汇扩散”理论、王洪君非线性音系学理论以及语言接触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统计学等相关研究方法。
  第三章,溧水区官话方言岛音韵的一般特点。本章从中古的声母、韵母、声调出发,全面描述方言岛声韵调的总体音韵特点。
  第四章到第六章,主要围绕声、韵、调形成的相关专题展开讨论。第四章,声母变异研究。本章分六节讨论:晓组合口一二等字与非敷奉母的分混一节归纳方言岛晓非组的分混类型与分混规则,指出双唇清擦音[?]是方言岛晓组与非组分混的必经阶段。泥来母字的分混与语音变异一节讨论认为,方言岛泥来母分混主要以韵母的洪细音为条件。精组与知庄章组的语音变异一节讨论认为,方言岛精组与知庄章组分合流型与二分型,二分的原因与韵母舌尖圆唇化相关。日母字的语音变异一节讨论认为,方言岛日母字的读音可分为擦音型与近音型两类,且两种类型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日母读作零声母的情况,表现的音值差异性(如“[y/?/?]”)与韵母圆唇后高化相关。影云以母字的“日化”现象一节讨论认为,方言岛“日化”的形成原因,受元音的继续高化产生的“异读”以及后续扩散式音变的影响。影疑母开口字的分混与语音变异一节认为,方言岛影疑母开口字合流表现为逢开口呼读作声母[?]、逢非开口呼读作零声母的规律。
  第五章,韵母变异研究。本章分四节讨论:蟹止山臻摄古合口字的今读与演变一节讨论指出方言岛蟹止山臻摄合口介音的消失的因素在于声母条件的制约,合口介音[-u]的消失循唇、舌、齿、牙、喉次第展开。江阳韵知庄章组的语音变异与开口韵合口化现象一节与方言岛韵母圆唇舌尖化现象与来源一节一脉相承,两节一个共同而有趣的语音现象在于韵母圆唇舌尖化引起的方言岛语音变异,讨论认为,该变异既可引发声母卷舌化,又有助于孳生唇颤音,而韵母圆唇舌尖化现象的来源无疑得益于原籍地豫南以及鄂东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影响。德陌麦韵字的语音特点及演变一节讨论认为,方言岛德陌麦韵字的主元音以[e]居多,[ie]与[e]的差别实际涉及介音与韵尾演变。
  第六章,溧水区官话方言岛的入声调。本章对中原官话入声是否完全消失的问题做了积极的探讨与深入的分析。本章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声学观察、统计分析等证明,方言岛内存在入声与舒声未完全合并的情况,该情况是拉波夫“近似合并”理论在声调上反映的实例。而且本文认为,原籍地光山、罗山一带对方言岛的深远影响是形成方言岛入声调“近似合并”的主要原因。
  第七章,结语:事实与方法的回顾。本章总结全文,指出文中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卫宗武是宋元之际华亭的重要文人,工于诗文,有《秋声集》六卷,诗歌气韵冲淡,有萧然自得之趣,与其子卫谦长期主盟华亭文坛。卫宗武在南宋曾短暂入仕,后解绂闲居,一生恪守节义,宋亡不仕。归乡后和友人兴办义塾,修建夫子祠堂,为善乡里,带动了华亭的向学之风,推动了华亭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卫宗武晚年仿效北宋时期司马光、富弼、文彦博等人组成的洛阳耆英会,与乡友结社真率会,邀约叶汝舟、陆鹏南等同道诗酒唱和,月集游赏
学位
馆机是江户后期卓越的汉诗人,曾受到“领袖后进者四十年”和“学者仰之如泰斗”的赞誉。《晚唐十家绝句》是一部由馆机编选而成的专选晚唐七绝的诗歌总集。其特殊性一方面在于馆机的日本汉学家身份,另一方面也在於这一选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选本本身的个性。本篇论文以《晚唐十家绝句》为研究对象,从编选地位与选诗来源、编选特征、编选背景与动机、馆机七绝创作与《晚唐十家绝句》的关联、编选意义五个方面对其加以研究。具体的章
学位
《王右丞诗集》是唐代王维所撰,日本著名汉学家近藤元粹编辑评订而成的唐诗别集,共四卷,附有附录一卷和诗话一卷,共收诗424首。集内不仅收录王维的诗歌,也收录了近藤元粹以及其他学者对于王维诗歌的评点,该诗集在明治年间多次翻刻,于传播学和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依据的《王右丞诗集》为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的明治三十二年(1899)序、明治三十三年(1900)大阪青木嵩山堂刊刻的铅印本。本文
学位
博喻作为“比喻”辞格中的一种,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都很多,研究的历史也很悠久,不过,对于“博喻”的研究,国外学者多从隐喻的角度展开,强调其在篇章建构中的作用;国内学者则多从修辞学角度,但对博喻的结构和语义进行的探讨不多。博喻作为比喻的一种,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思维和表达方式。众所周知,其实,修辞和逻辑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立足修辞学,对博喻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分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地域文学是明代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而陕西文学作为明代文学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诚然,有明二百七十六年,无论是作家质量,还是作家数量,陕西文学皆处于低谷阶段。但就北方地区来说,明代陕西的文学成就依旧可观:第一,明代陕西地区有文献可考的作家近700人,其中有作品存留者近400多人,有别集存世者65人,存世别集达120多种;第二,弘治、正德年间的陕西文坛涌现出李梦阳、康海、王九思等杰出作家
学位
许衡是元代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理学、政治、教育、文学、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世尊为“元朝一人”“朱子后一人”。  许衡以强烈的自觉精神开创了白话直解写作方式,将经典着作与口俗白话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典的传播与普及,顺应了语言文白转型的时代要求。许衡遗着先后冠以《鲁斋遗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名称刊行(现统一称作《许衡集》),内中《语录》《直解》等作品对研究近代汉语的文白发展
本文以丽末鲜初诗坛对陶渊明的接受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一时期诗人作品中对陶诗文的接受,以李集、李穑、权近等为代表,从三个层面开展研究:第一、主题的承衍。第二、人品与诗品。第三、形式的发展,分析这一时期学陶现象突出的原因,总结丽末鲜初诗坛学陶的特点,论证其在古代朝鲜陶渊明接受史中的地位和意义。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第一章主要介绍丽末鲜初学陶诗风的背景。新罗时期,陶渊明的部分诗文因收入于《文选》
学位
高丽诗歌以武人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前期的诗歌受科举推行、文治政策的影响以晚唐体和应制唱和诗为主,高丽汉诗因此出现了风骨缺失、刻意雕琢、模仿抄袭等问题。武人之乱使文人进入受难期,政治上的失意使文人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了社会现实和内心,也更加专意于诗歌创作。前期形成的文风和后期社会格格不入,对诗歌的深入钻研使诗人迫切想要扭转汉诗创作存在的弊端。在转变文风的需求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在对诗学的民族个性
学位
本文以上海地区4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以23~30个月儿童为研究主体。采用自编的《学前儿童语音发展水平评测量表》(量表一、量表二、量表三),试图描写上海地区23~30个月儿童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发展面貌。研究从“替代”和“偏差”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在汉语普通话习得过程中儿童的语音偏误。  第一章介绍了儿童语言测评的研究现状以及研制儿童语音发展水平评测量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第二章详述了儿童语音发展水平评测标
学位
明末清初的“西画东渐”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耶稣会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一定冲击与影响,而这个历史过程中,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中西绘画交流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以郎世宁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从一个较为清晰的视角审视清代美术的特殊性,即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如何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下相互激荡、抵触、以及融合。以往对郎世宁的研究主要从年谱以及绘画技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