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研究表明除了糖脂代谢紊乱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外,慢性炎症也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内毒素,又称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外层的结构,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产生的内毒素少量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肝脏被Kupffer细胞和肝细胞联合灭活。但是,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导致革兰氏阴性杆菌比例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LPS。肠道菌群产生的内毒素通过通透性增加的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刺激机体产生慢性炎症。本研究通过分析肠源性内毒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来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人,年龄在45-75岁之间,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为标准,将病人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CR<30μg/mg)和糖尿病肾病组(ACR>30μg/mg)。选定正常体检人群32例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及完成基本参数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8小时,留取血液、尿液标本,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脂多糖(LPS)、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结果:(1)DKD组、非DKD组、NC组三组之间的年龄、病程、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肾病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血浆Lg LP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肾病组血浆Lg LPS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血浆Lg LPS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简单直线相关分析示,血浆LPS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216,(P<0.05);血浆LPS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r=0.267,(P<0.05);血浆LPS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18,(P<0.05);血浆LPS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501,(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S、hs-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LPS水平升高,且与e GFR、hs-CRP有关,血浆LPS有可能通过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等机制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