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结构锌基化合物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锌基化合物量子点材料具有宽带隙、较好的电子传输特性、绿色环保、制备简单等特点,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将量子点制成电致发光(EL)器件后,量子点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本征缺陷态将会参与发光,利用这些缺陷发射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射。但是在掺杂量子点当中,来自本征缺陷的发射会影响到掺杂剂的发光,影响掺杂剂的发射效率。选用能带匹配的核壳结构量子点,既可以减少纳米晶表面的缺陷,获得高效的发光效率,还可以实现对载流子的限制,调制在光电器件中的载流子传输过程,优化器件的性能。本论文对具有核壳结构的锌基化合物ZnS、ZnO量子点在包覆前后的EL性能和器件的载流子传输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旋涂技术制备了不同SiO2浓度的 ZnS:Mn/SiO2量子点器件,发现不含SiO2的ZnS:Mn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体现了ZnS的本征缺陷发射;由于SiO2的限制作用使更多载流子积聚在ZnS中,增大了低浓度的Mn离子俘获到载流子的几率,观测到了Mn的发射光谱。对比了SiO2包覆下的不同颗粒大小ZnS:Mn量子点的EL光谱,发现量子点的颗粒大小的变化不会对Mn的发射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将ZnS:Mn/SiO2量子点和有机材料PVK:TPD制备成复合器件,得到了很好的白光发射。  2)开展了将ZnS/SiO2量子点和有机材料复合发光器件的工作机制研究。针对ZnS/SiO2量子点与PVP复合活性层材料,通过匀胶方法制备了电致发光薄膜器件。通过对EL光谱的分析认为其中510nm-560nm波段的绿光发射来源于ZnS较低的缺陷能级,相对较弱的400nm左右的蓝紫光发射则是由于高能态的缺陷能级俘获电子的几率增大造成的。由于PVP形成的能级阶梯降低了电子的注入势垒与SiO2的宽带在ZnS表面形成高势垒的共同影响,使电子更易于注入到ZnS层并在其中积聚,有效的增加了高能态缺陷能级俘获电子的几率,提升了高能波段的发光效率,器件的色坐标也随电压的升高而趋于白光发射。  3)采用ZnO/SiO2量子点作为空穴缓冲层用旋涂的方法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与单一的有机器件进行对比,发现量子点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器件的界面,平衡了载流子的注入,从而提高了有机材料的EL强度。通过对不同尺寸的量子点对有机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发现具有小尺寸和适当SiO2厚度的量子点具有更好的空穴缓冲性能,并将其应用于高亮度有机器件,提高了有机器件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效率。
其他文献
二维电子气是在二维平面内能自由运动,而垂直于该平面方向运动受限的电子系统,它的独特性质使其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转移矩阵方法,分别对半导体异质结、
由于半导体纳米管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近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选择了两种重要的半导体纳米管:碳化硅纳米管和硒化镉纳米管,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弹性性质如
本文采用纳米线制备、组装、测试及分析方法,利用单根ZnO纳米线制备了ZnO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FET)。研究了器件各种参数对器件Ⅰ-Ⅴ特性的影响,同时,论文还介绍了纳米ZnO和半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研究了同心双量子环中双激子和负施主中心杂质体系的尺寸效应和磁场效应.在数值计算中,采用一维同心双量子环模型,利用矩阵对角化的方法对哈密顿进行求解,
我省市县级广电体制改革试点已经三年。尽管新体制面临内部和外部诸多问题的困扰,但广电体制的改革还是迈出了艰难的关键的一步。原来集宣传工作、事业建设、行业管理三位一
研究功能分子与纳米颗粒偶联形成体现单分子电子学、光电子学特性的重复构造单元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物理性质测量,将为为制备具有实用意义的纳米/分子电子器件提供基础。
去年暑假,我在南方某报实习,跟一名年轻记者跑社会新闻,这位记者勤劳肯干,每月发稿量都名列报社前茅,对实习生也尽心指导。但我发现,在多次采访火灾新闻时,记者只是简单地向
近年来,由于量子等离子体的潜在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微电子器件f如:金属、半导体纳米结构)、高密天体物理及激光等离子体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量子等离子体的研究产生了浓厚
近些年,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量子计算的核心是用可控制的量子系统作为硬件来进行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和量子模拟。其中以约瑟夫森结为基础元件的超导量
随着课改的深入,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很多原因阻碍着我们迈向高效课堂的步伐。备课不充分、课堂缺乏激趣、课堂节奏慢、教学环节蜻蜓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