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后第一次集中使用异化概念的重要文本。在此之前,异化概念仅仅是马克思借用前人的术语,异化思想带有抽象思辨和人本主义色彩。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开始,“异化”才真正内化为马克思自身的话语,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在《巴黎手稿》时期体现为人本主义逻辑下的劳动异化和交往异化,此时的“异化”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本主义逻辑的破除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使“异化”成为马克思带有批判性质的范畴,用以指认分工逻辑下的异化现象。此后近十年,异化概念几乎消失在马克思的论著中,这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抽象术语的使用,使具有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能够领会其思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劳动所有权与劳动者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活动中重新探讨异化问题。他从劳动和资本交换的前提出发,发现了劳动二重性,从而在物化的社会关系中揭示了资本剥削的内在本质以及异化的重要意涵。《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以所有权异化为核心,表现在交换关系、意识形态、生产劳动、工人人格四重语境中,实现了异化思想论域和内涵的充分扩展。《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异化作为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改造过后的术语,与该手稿中其他思想有重要理论关联。“异化”在“三大社会形式”理论中成为马克思划分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打破由人创造的自发的经济规律,消灭“物的依赖性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将生产控制在人能够自觉调节的范围内,才能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区分了“异化”、“物化”、“对象化”、“外化”等概念,将异化置于资本主义物化批判的现实语境下。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和对劳动价值论的改造说明马克思对劳动的理解从“劳动商品”转变为“劳动(能)力商品”,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内在矛盾得以揭示。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异化思想的科学意义来看,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使用呈现出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深层语境的内在结合。在哲学层面,马克思从抽象思辨的人本主义逻辑转变为立足于现实社会的唯物史观,运用历史辩证法分析资本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消灭自身的规律,异化不再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而成为唯物史观视角下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运行过程的重要范畴。在政治经济学层面,马克思实现了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转变,从对历史一般规律的考察深入到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考察,“异化”也从否定性的批判概念变成客观描述资本主义现实生活过程的历史性概念,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思想也通过“异化”准确地表达出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在马克思的晚期著作中得到延续。《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的异化思想在总体上还是沿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思路和逻辑进行讨论,并以广义剩余价值学说、拜物教批判理论等形式呈现出来。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通过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解读人类社会中的财富异化和法权异化,对异化思想进行了重要补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异化现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不同路径解释这些异化现象,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论消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异化。但是,他们的研究没有深入到异化产生的真正根源,没有认识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异化思想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革命本质,无法在现实中产生消灭异化的决定性力量。
其他文献
(?)是宾组甲骨卜辞中重要的贞人之一,因此我们选取(?)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其贞卜的各个事项进行量化整理,分析其占卜内容与占卜习惯;其次,我们将对比与(?)同版占卜的其他贞人,进一步考察宾组贞人之间是否有明确的职事分工及同版卜辞之间是否有联系。(?)贞卜的材料中有很多成套、同文卜辞,我们将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贞卜辞的成套、同文卜辞,以期能够补足残辞、订正释文、缀合甲骨、系联事件。正文
学位
晋商在明清两代都是具有庞大规模的商帮之一。自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商业城市蓬勃兴起,至清前期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发展达到鼎盛。在经济水平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山西境内多山地,地狭人稠,且自然灾害频发,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难以在农业上有所发展,人们为谋生不得不弃本而逐末,从事商业活动。加之山西本地并不是有利于商业贸易的消费型区域,因此,晋商的兴盛与其长途贸易的开展有莫大的关系。由于晋商行商路线具
学位
随着经济地理学的文化转向,文化、制度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其投资并购行为是经济地理研究的重点领域。除了区位要素、理性决策之外,区域和地方的文化特质、价值偏好、包容态度等文化因素,对企业投资并购行为是否产生影响,如何产生影响,这些问题成为亟待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将经济行为以文化的视角,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对于了解国内投资行为的区位选择、理解文化对经济
学位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各方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背景,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视角研究黄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通过对黄河流域81个地级行政单元2004-201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收敛性分析,以明确黄河流域全要素生产率在过去这些年中的变化、时空差异和这种差异有无缩小的趋势。这不仅能够揭示黄河流域发展质量在过去的表现,还能为接下来实施
学位
目的 分析称赞性专项护理干预在癫痫疾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癫痫患儿134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67例)和常规组(6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语言称赞配合专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家属护理满意度
期刊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前提。随着我国人口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大量涌现以及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今后一段时期内,粮食增产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国内粮食安全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对完善和创新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选取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利用2000
学位
研究主题为阿伦特的科学技术思想。阿伦特认为,在现代背景下,人类与他用来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世界暴露在人类发明的工具中,由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现代性问题由此表露无遗。通过对阿伦特的科学技术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着力展现科学技术对人类造成的灾难,继而分析造成这一后果的事件和观念,最后,在阿伦特的思想框架内,对科学技术重新定
学位
理性一直以来都是法兰克福学派关注的重点。合理性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理所当然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当中占据着更根本的地位。合理性概念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经历着不断的演变,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概念改造为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以此来阐述启蒙理性的堕落过程。马尔库塞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技术理性概念,并通过后技术理性来拯救技术合理性逐渐成为统治合理性的现实状况。
学位
住宅价格的空间差异是城市经济学,地理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通过引入城市舒适性理论,构建属于中国特色的城市内部住宅价格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对于丰富理论内涵,扩展研究方法,优化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分析舒适性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可为政府调节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提供政策参考。由于住宅价格在空间上具有非平稳性,本研究结合大数据探究城市住宅价格的时空异质性,运用GWR模型能够突破传统
学位
人性的善恶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尤其道德领域和宗教领域都对这个问题有着十分严肃的谈论。对康德而言,他否定了历史上人性善恶的看法,并且给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见解。康德首先对人的本性做出了自然本性和道德本性的区分,并且把恶划定在自然本性之内。他相信,人能克服自然本性中的恶,抑制自然本性中不可根除的恶的倾向。因为人不仅具有自然的本性,还具有超越的道德本性。道德本性既源于人的实践理性,也源于人的自然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