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免疫炎症反应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ai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其住院期间死亡及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竭力阐明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内在的炎症反应机制,以便早期确定高危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本文阐述了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影响,以及树突状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预后中的意义,通过对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及免疫炎症反应的研究为高危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依据。第一部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分析: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意义目的:在当前急诊支架置入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治疗策略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结果及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连续入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资料。分析合并冠脉多支血管病变、CTO病变的STEMI患者临床特征、急诊介入手术结果及住院期间预后。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345例STEMI患者中共计有185例(53.6%)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5.8%(20/345)的患者存在非梗死相关血管CTO病变。合并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或CTO病变的患者均存在预后不良的临床或介入相关因素,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年龄较大,既往高血压病的比例较高,发生心源性休克显著增多。存在CTO病变的患者其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受损,发生心力衰竭的比例增高,急诊介入手术的成功率较低,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TIMI血流3级的比例显著减低。住院期间总体患者MACE的发生率为10.4%(36/345),合并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住院期间预后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合并CTO病变患者住院期间预后较差,MACE的发生率显著升高(9.2%比30.0%,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CTO病变不是STEMI患者发生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诊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的治疗策略下,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对STEMI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预后无显著影响,而合并CTO病变是确定高危STEMI患者的一个有力标志,针对这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低、短期预后差的特点需要改进目前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以改善疗效。第二部分树突状细胞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预后中的意义目的:急性心肌缺血坏死伴随着急性的免疫炎症反应。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缺血病灶早期即有树突状细胞(DC)的浸润聚集。尽管是抗原特异性免疫中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同样具有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组织坏死时虽无抗原合成但可释放损伤信号分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DC表面表达HMGB1受体,与受体结合后HMGB1可趋化、激活DC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炎症反应。本研究探讨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时外周血DC亚型与预后的相关性,其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心肌坏死对DC变化的调节作用、DC对全身性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1名STEM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分为两组:①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complicated MI即comMI,n=15);②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uncomplicated MI即uncomMI,n=26)。健康人群做为对照(n=24)。收集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技术三色分析法检测髓样DC(MDC)及浆细胞样DC(PDC)的数量。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手术前即刻(day 1)及术后两天(day 3)检测血常规、外周血髓样DC(MDC)及浆细胞样DC(PDC)、炎症指标(HMGB1,hsCRP,IL-6)。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DC亚型、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组间差异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mMI组患者血脂水平升高,急诊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TIMI血流3级的比例减少。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MI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MDC及PDC计数明显降低。day1测定的uncomMI组MDC计数(百分比0.03%,0-0.16%,P<0.001;绝对数2750/mL,0-17360/mL,P<0.001)以及comMI组MDC计数(百分比0.015%,0-0.11%,P<0.001;绝对数2105/mL,0-15840/mL,P<0.001)均较对照组(百分比0.15%,0.06-0.37%;绝对数8045/mL,3300-29280/mL)显著减少,PDC的变化与MDC相似,day 1测定的外周血DC亚型计数在uncomMI组与comMI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day 3随访研究发现uncomMI组外周血MDC及PDC计数回升,达到对照组水平;而comMI组外周血MDC及PDC计数恢复较差,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与uncomMI组比较也明显减少。血清测定的结果显示day 1时MI患者HMGBl水平明显升高,day 3随访时降至对照组水平,uncomMI组与comMI组的血清HMGB1浓度在两个不同检测时刻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血清HMGB1变化趋势不同,MI患者hsCRP及IL-6水平持续上升,在day 3时更为突出且在uncomMI组与comMI组之间存在差异,comMI组升高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MI患者day1时测定的外周血DC亚型计数与心肌损伤坏死的指标具有相关性:MDC计数(百分比r=-0.420,P=0.008;绝对数r=-0.383,P=0.016)、PDC计数(百分比r=-0.348,P=0.03;绝对数r=-0.299,P=0.064)与CK-MB峰值呈负相关;心肌坏死时向外周血释放的HMGB1与同一时刻MI患者外周血DC亚型计数亦呈负相关。MI患者day 3时测定的外周血DC亚型计数与hsCRP、LVEF具有相关性。MDC计数(百分比r=-0.368,P=0.021;绝对数r=-0.405,P=0.01)、PDC计数(百分比r=-0.344,P=0.032)与hsCRP呈负相关,外周血DC计数越低的hsCRP水平越高,MDC(百分比r=0.348,P=0.043;绝对数r=0.346,P=0.045)与LVEF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DC的持续减少与MI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相关。MI发病后早期外周血DC计数显著降低,同时伴有心肌坏死释放的HMGB1、CK-MB水平显著升高且与DC计数呈负相关,提示其在早期即参与了缺血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它向心肌的迁移浸润受到损伤信号分子及心肌坏死程度的调节;MI恢复期的随访研究显示外周血DC计数较发病早期回升,但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MI患者DC计数恢复不良且伴有hsCRP、IL-6水平显著升高,因此外周血DC向缺血心肌的持续迁移聚集可导致严重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加重缺血损伤,与临床预后不良有关。通过感知组织损伤信号、调节非特异性免疫,DC成为连接初始的心肌损伤与炎症反应的桥梁,这一损伤信号-感知-调节作用轴揭示了缺血损伤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实质。第三部分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时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明确合并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对急性心肌梗死(MI)时伴发的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阐述其与预后相关的免疫炎症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同论文第二部分,根据是否合并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分组:①冠脉单支血管病变组(Single,n=19);②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组(Multivessel,n=22)。根据是否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病变分组:①不合并CTO病变(non-CTO,n=36);②合并CTO病变(CTO,n=5)。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DC亚型、hsCRP的动态变化、组间差异。结果:Multivessel组MI患者与Single组比较其年龄大,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例高,冠脉前降支发生急性闭塞的比例少;CTO组MI患者与non-CTO组比较各项临床特征均无显著差异。各组外周血DC计数变化的基本规律与论文第二部结果相似,day 1时外周血MDC及PDC计数均显著下降,day 3呈回升趋势,但Multivessel组、CTO组DC亚型计数部分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day 3测定的外周血DC亚型计数显示Single组及Multivessel组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non-CTO组及CTO组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后者MDC(百分比0.05%,0.04-0.08%比0.11%,0.02-0.40%,P=0.027)及PDC计数(百分比0.01%,0-0.04%比0.04%,0.01-0.20%,P=0.016;绝对数1330/mL,0-3600/mL比3655/mL,600-20000/mL,P=0.042)恢复水平较差。各组血清hsCRP变化规律与论文第二部结果相似,均呈逐渐升高趋势,Single组及Multivessel组、non-CTO组及CTO组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Multivessel组MI患者发生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较Single组的危险度无增加,而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CTO病变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显著相关(P=0.004)。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合并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MI患者其外周血DC亚型计数变化与冠脉单支血管病变患者相似,其发生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度无增加;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病变的MI患者其外周血DC亚型计数恢复较不合并CTO病变的患者为差,发生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增加。通过对外周血DC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CTO病变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免疫炎症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对移行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诊断为移行区前列腺病例,总结移行区前列腺癌的形态、内部回声、边缘情况,记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
据文献报道给予小剂量雌激素可使萎缩的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成熟,阴道pH值降低,有利于抑制病菌生长,是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有效方法。Demirezen等口0研究认为,绝经后女性阴道
目的调查淮安地区复发性肺栓塞患者的原因、治疗、预后。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急诊ICU、呼吸科、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65例复发性肺栓塞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血尿酸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尿酸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本文通过观察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之间
目的:将疾病负担评价的综合指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引入重庆市尘肺疾病负担评价,结合尘肺患者的经济负担测算与生命质量评价,从各角度
目的:研究中药舒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动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符合西医FD诊断标准和肝胃不和证中医辨证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周作人是一个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毋庸置疑的翻译巨匠,无论在翻译数量还是翻译质量上都值得世人称赞,为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文学翻译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新文化运动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血清h-FABP、NSE、S-100B水平
所谓超薄平板玻璃是相对普通平板玻璃厚度而言,一般厚度在3mm以下为薄玻璃,而厚度在1.5mm以下人们称之为超薄玻璃.目前世界上已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溢流法、铂金炉下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