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最佳二线系统性治疗模式:一项贝叶斯网络荟萃分析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起源于头颈部区域的上皮组织,主要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估计,2018年全球约有830,000名新诊断为HNSCC的患者,且全年约有430,000名患者死于此类肿瘤。初诊时约有4%26%的患者即表现为转移性疾病,而在初诊非转移患者中,尽管进行了根治性治疗,仍有超过30%的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复发和/或转移性(recurrent and/or metastatic,R/M)疾病。R/M HNSCC的治疗选择有限,尤其是在二线治疗方案方面,主要有化学疗法,靶向治疗或两者的结合。近年来,免疫疗法的出现为转移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但是,其在二线R/M HNSCC中的应用因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而存在争议。因此,需要进一步确定免疫疗治疗在二线治疗中的确切作用。目的:R/M HNSCC的最佳二线系统性治疗模式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一项贝叶斯网络荟萃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就疗效及毒性方面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中心对照研究注册系统和Web of Science,提取了所需要的符合条件的研究。评估以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表示的总体疗效,以及以≥3级严重急性毒副反应事件(severe acute events,s AE)表示的总体毒性,通过NMA比较以下7种治疗模式:标准姑息治疗(standard-of-care therapy,SoC),不同于SoC的靶向单药治疗(single targeted therapy different from SoC,ST),靶向双药治疗(double targeted therapy,DT),靶向联合化疗治疗(targeted 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T+C),免疫单药治疗(singl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SI),免疫双药治疗(doubl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DI)和不同于SoC的单药化疗(single chemotherapy different from SoC,SC)。根据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分别确定各种治疗模式的疗效和毒性的排序。结果:最终有24项临床研究符合入组的筛选标准,共有5285例患者满足要求。其中纳入OS,PFS和s AE分析的NMA分别有5184例,4532例和4026例。就OS而言,SI治疗模式优于其他模式,其后依次是DI,ST,T+C,SoC,DT和SC。除SI和SC之外,其他所有治疗模式的OS趋于一致,各组之间的危险比(hazard ratios,HRs)接近1。而在PFS方面,ST治疗模式则排序最优,而DT则排序最后。在毒性反应方面,与其他治疗模式相比,SI引起的s AE发生率最低,而DT是最高的。SI相对于SoC(比值比[odds ratio,OR]0.31,95%可信区间[credible interval,CrI]0.11-0.90),ST(OR 0.23,95%CrI 0.06-0.86)和DT(OR 0.11,95%CrI 0.02-0.5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OS和s AE的SUCRA值做出的聚类图,表明了SI具有最佳的OS表现和对s AE的耐受性。结论:该NMA涵盖了来自24个临床研究的5285例患者,表明与SoC,ST,DT,T+C,DI和SC相比,SI治疗模式的OS表现最佳,且s AE发生率最低。因此,SI可以作为R/M HNSCC的最佳二线系统治疗模式。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自噬基因表达特征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为提高临床肝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研究项目(GTEx)数据库中分别得到所有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细胞组织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并将每个样本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统一转化为log2(FPKM值+1),消除数据库之间测试平台的数据差异。根据人类自噬基因库中获取的人类自噬基因列表筛选出TCGA-GTEx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时的冠脉再通是拯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胸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建立,绿色通道的高效运作使得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较及时的冠脉再通,挽救了患者生命。然而冠脉再通往往可伴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因此寻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的死亡方式主要为坏死。
【研究背景】肺动脉高压是一组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并导致右心功能不全,运动受限,最终发展为死亡的心肺疾病。肺小动脉的异常收缩和肺动脉重塑是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关键驱动因素,其中重要的机制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内钙离子(Calcium,Ca2+)稳态失衡。目前研究者认为促进PASMCs中胞浆游离C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及难点。既往研究表明运动训练改善运动功能的同时,也可以改善认知功能,二者相互影响,但相关脑卒中后神经网络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探讨比较脑卒中后患者与健康人群在执行不同运动认知任务下的脑区激活及功能网络连接的特异性,用以指导临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获取了广州市困难群众人口学资料以及医疗救助服务利用情况,分析了广州市困难群众在医疗救助服务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影响利用的因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提供参考,更好地解决贫困人群的就医问题。方法选取广州市11个区,每个区2个街道,每个街道33个困难群众共计726个困难群众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并经咨询专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