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黏膜损伤导致下肢穴区敏化的电生理学特征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脏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点,这种病理反应点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该相关部位为疾病在病理反应时的反应点或者称其为敏化腧穴。腧穴是特异性反应内脏功能变化的窗口,而由机体疾病导致的穴区敏化正是这种特异性的体现。目前研究表明敏化穴区可有几个方面的表现:(1)穴区处出现疼痛,或按压穴区时出现明显的压痛。(2)对热的敏感度发生变化,表现为穴区对热的敏感度或升高、降低或左右两侧对应穴区失去平衡。(3)穴区皮肤色泽形态发生改变,皮下出现结节、条索状反应物等。(4)穴区皮肤生物物理特性发生改变。古人也创立了一系列通过敏化穴区来治疗疾病的针灸疗法,《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总之,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敏化区可以通过望诊、切诊及治疗后的效应来确定,但是敏化腧穴对针灸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的作用机制目前知之甚少。  实验研究表明内脏损伤可促使伊文思蓝(Evens Blue,EB)在体表渗出,表示内脏疾病可以导致体表的血浆渗出,呈现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渗出点呈现神经节段分布并与损伤内脏的背腧穴等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在疾病状态下穴位由沉寂而活化。以往我们研究还发现急性肠黏膜损伤导致体表敏化区域的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及P物质、降钙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均高于非敏化区域及正常对照组。这些都为穴位敏化提供了科学基础。但是穴区敏化的作用机制,迄今没有报道。  本研究采用电刺激急性肠粘膜损伤模型下肢不同机能状态的穴区,观测下肢传入神经(坐骨神经)C类纤维的电生理学指标。观察大鼠急性肠黏膜损伤后下肢敏化区的动态变化,寻找敏化区域引起传入神经C类纤维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发放的刺激阈值和最大值,分析不同状态的穴区接受电刺激引起坐骨神经束C类纤维动作电位的即刻效应,揭示穴区敏化的部分电生理学机制及敏化穴区对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的部分科学基础。  1.研究方法  实验选择8 w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模型恢复组10只。采用直灌胃针从肛门插入肠道深约8 cm,灌注2.5%芥子油0.4 ml,4h后即发生急性肠黏膜损伤,5~6天后得到急性肠黏膜损伤恢复模型。成模后1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尾静脉注射2.5%EB0.4 ml并剃毛。1h后观察EB渗出点分布,模型组和对照组完成EB渗出点记录后进行电生理指标观测,5~6天后模型恢复组下肢EB渗出点消退后进行电生理指标观测。腧穴的机能状态分为静息态(对照组)、非敏化态(模型组穴区上无EB点)、敏化态(模型组穴区有EB点)、非敏化恢复态(模型恢复组穴区上无EB点)及敏化恢复态(模型恢复组穴区有EB点,5~6天后消退)。  选择“上巨虚”、“膝前”、“昆仑”、“太冲”等敏化区域为刺激部位,采用0.35×25 mm的毫针作为刺激电极,“上巨虚”向外旁开3mm,毫针直刺作为参考电极。采用刺激器和隔离器进行方波电刺激,刺激参数Duration:2 ms、Interval:1 s、Train:10。钝性分离股二头肌与半膜肌,将分离的坐骨神经置于双极金属电极上作为记录电极,参考电极插入切口旁的皮下。坐骨神经冲动信号输入微电极放大器,采用生理记录系统记录坐骨神经动作电位。观测电刺激穴区引起C类纤维AP发放的阈值、最大值,测定阈值、2倍阈值和3倍阈值刺激穴区引发C类纤维AP的发放个数。  2.结果  2.1下肢敏化穴区分布结果  急性肠粘膜损伤导致的EB在下肢穴位渗出的百分比如下:“上巨虚”相关百分比为44.89%,“膝前”相关百分比为51.02%,小腿内侧区(非穴对照区)相关百分比为36.73%,“昆仑”相关百分比为10.20%,“太冲”相关百分比为16.32%。模型恢复组在造模的第2天双下肢EB渗出点数量增加,第3~4天有所下降,第5~6天渗出点基本消失。  2.2敏化穴区的电刺激阈值、最大值、区间值结果比较  “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静息态的电刺激阈值分别为:4.57±0.45 mA、4.73±0.27 mA、4.88±0.17mA,敏化后分别降低为:2.48±0.25 mA、2.52±0.18 mA、2.46±0.33 mA,统计结果显示敏化态的阈值与其静息态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敏化态“昆仑”和“太冲”的电刺激阈值也低于其静息态(P<0.05)。敏化态“膝前”和“上巨虚”的阈值与其非敏化态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小腿内侧区、“昆仑”、“太冲”敏化态的电刺激阈值低于其非敏化态(P<0.05)。  敏化态“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和“太冲”的电刺激最大值与其静息态比较显著降低(P<0.01);“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太冲”敏化态的电刺激最大值低于其非敏化态(P<0.05)。非敏化状态下“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和“太冲”的电刺激最大值低于其静息态(P<0.05)。  敏化态“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和“太冲”的电刺激区间值与其静息态比较显著降低(P<0.01);“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太冲”敏化态的电刺激区间值低于其非敏化态(P<0.05)。非敏化状态下“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和“太冲”的电刺激区间值低于其静息态(P<0.05)。  2.3进行阈值、2倍阈值、3倍阈值电刺激引发C类纤维AP结果比较  对不同机能状态下的“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和“太冲”进行阈值电刺激,其敏化态引起C类纤维AP发放个数多于其静息态、非敏化态、非敏化恢复态及敏化恢复态(P<0.05)。  敏化状态下“膝前”接受2倍阈值的电刺激引发C类纤维AP发放45.89±6.65个,其静息态发放22.61±2.83个,统计结果显示敏化态引发C类纤维AP发放个数与其静息态比较显著增多(P<0.01)。敏化状态下“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太冲”进行2倍阈值的电刺激引发AP的个数也多于其静息态(P<0.05)。敏化状态下“膝前”接受2倍阈值电刺激激发引发AP与其非敏化态比较显著增多(P<0.01);敏化态的“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太冲”接受2倍阈值的电刺激激发AP也多于其非敏化态(P<0.05)。非敏化状态下“膝前”接受2倍阈值的电刺激引发C类纤维AP发放30.26±4.23个,其静息态发放22.61±2.83个,统计结果显示非敏化态引发C类纤维AP发放个数与其静息态比较显著增多(P<0.01),并且非敏化状态下小腿内侧区、“上巨虚”、“昆仑”和“太冲”引发AP的个数也多于其静息态(P<0.05)。  3倍阈值电刺激敏化的“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太冲”引发AP个数与其静息态比较增多(P<0.05)。敏化的“膝前”、“上巨虚”、小腿内侧区、“昆仑”、“太冲”接受3倍阈值电刺激激发AP个数多于其非敏化态(P<0.05)。  2.4穴位和非穴位的电生理学指标比较  敏化态“上巨虚”的电刺激最大值低于敏化的非穴区域(小腿内侧区)(P<0.05)。非敏化状态“膝前”和“上巨虚”的电刺激最大值低于非敏化的非穴区域(P<0.05)。敏化态“上巨虚”的电刺激区间值小于敏化的非穴区域(P<0.05)。  对穴区和非穴区进行2倍阈值的电刺激,敏化状态下“膝前”引发C类纤维AP个数明显多于敏化的非穴区域(P<0.01);敏化态“上巨虚”接受2倍阈值电刺激穴区引发AP多于敏化的非穴区域(P<0.05)。敏化态小腿内侧的非穴区接受2倍阈值的电刺激引发AP多于非敏化态的“膝前”和“上巨虚”所引发的AP(P<0.05)。非敏化状态下“膝前”和“上巨虚”穴区接受2倍阈值的电刺激引发AP多于小腿内侧区非穴区域(P<0.05)。  敏化状态下“膝前”和“上巨虚”接受3倍阈值的电刺激引发C类纤维AP多于敏化的非穴区域(P<0.05)。非敏化状态下“膝前”和“上巨虚”穴区接受3倍阈值的电刺激引发AP多于非敏化的非穴区域(P<0.05)。  3.结论  (1)内脏发生病变或损伤,其下肢的敏化点主要位于其下合穴附近。穴区的敏化程度伴随着疾病变化而相应动态变化。  (2)刺激敏化穴区可以激发机体产生较强的反应,且敏化穴区对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的特征。  (3)体表穴区C类纤维阈值的改变可能是穴区敏化产生的动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QRHY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缺血侧皮层IL-6、IL-8表达的影响,探讨QRHYⅡ号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成
在我国电视业的发展过程中,电视社教节目是创办较早的一类节目。电视社教节目,以其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与其它类电视节目兼蓄共融,在综合发挥电视多种功能方面一直起
看话又称唇读,一般是指耳聋学生通过眼睛观察说话人嘴巴的动作,来理解说话的内容的一种技能。它是耳聋学生失去听觉后,体会语言、学习语言的手段,是他们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语
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深切体会到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难点。学生作文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或者是还没有能力找到适合的内容。可
1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背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目的:评价益肾补脾法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脾肾气虚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
目的:通过对利金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中医症候总积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变化,探讨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痰瘀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和中西结合医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及
目的:观察养阴熄风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利用中医学理论,初步探讨肝肾阴虚型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病因病机,进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新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常规针刺结合十七椎针后加灸(治疗组)与单纯常规针刺(对照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十七椎穴在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重要作用,为椎间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