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一直致力于扶贫攻坚工作,201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精准扶贫作为十大目标之一:要进行精准扶贫战略,准确确定帮扶人口,着重施策救助贫困人口。伴随着区域性整体贫困发生率的下降,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变得尤为重要。然而贫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由于居民家庭面临着无数更局部化、更异质性的冲击,非贫困家庭在将来也面临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贫困的度量与识别不能仅仅局限于利用当期福利水平标准的静态手段,应更多地关注家庭所面临的未来风险冲击以及冲击所造成的贫困预防与消除,贫困脆弱性的概念由此被引入。 造成脆弱性的冲击主要包括家庭核心劳动力的疾病和失业、农作物产量骤减、通货膨胀以及自然灾害等。近几年,我国经历了新一轮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的显著特点在于食品类价格上涨水平高于其他类消费品价格上涨程度。由于城市居民的食品所得完全依赖于市场交易,加上城市贫困家庭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高于非贫困家庭,这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通货膨胀对城市贫困人口福利冲击显著,将造成贫困的深度恶化。因此,研究通货膨胀这一风险冲击对城市贫困以及脆弱性的实际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研究重点。 决定家庭脆弱性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家庭抵御风险能力的高低。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在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降低脆弱性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社会网络是指个体所拥有的亲朋好友或者依靠工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同事关系、依靠居住空间而构建起来的邻居关系网络。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的减贫作用主要在于社会网络能够增加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帮助家庭获得资本借贷等。社会网络能够形成与积累人力资本,这一作用显着表现于发展中国家。家庭可以利用社会网络获取教育信息、教育机会以及教育资金。因此,家庭面临风险冲击时可以借助于社会网络之间的互助与帮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概率。本文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2年微观调查数据测度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CPIP)以反映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并基于此调整贫困标准进行贫困人口及其脆弱性的精准识别与度量。构建Logit模型实证检验社会网络对家庭脆弱的可能性的影响。并依据实证研究提出相关可行性对策手段。 本文主要结论包括:①CPIP比CPI平均高近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实际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②2010-2012年依据CPIP调整的国际贫困标准比用CPI调整的高将近119元/人·年,该数值为样本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6%;③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实际影响后贫困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高于未考虑前;④考虑通货膨胀的实际冲击后20.5%的样本家庭为脆弱性家庭,如未考虑则脆弱性识别将遗漏2%的样本家庭;⑤社会网络越广越能显著降低家庭脆弱性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