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译的林语堂双语小品文影响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ch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能以英文作品享誉天下的中国作家凤毛麟角,而林语堂就是其中一位。集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学者、编辑家于一身的林语堂,笔耕极丰,在其主持的刊物中发表了可观的散文小品,旅美期间创作了一系列畅销的英文著译作品,从事传记写作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通过整理、对比与分析,我们发现其中不少精品是以双语文本的形式存在,这种现象在我国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本文致力于探讨这些双语文本之间的关联,以及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本文由六部分构成。首先是引言部分,作者概述了关于林语堂的先行研究现状,包括其文化观、翻译观、翻译实践、翻译散文写作和自译状况等。接着,本文探讨了林语堂双语小品文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其作为自译者的条件与优势进行了充分说明。再接下来,作者在第三章首先论述了林语堂小品文三大审美范畴的构成和来源,并且探讨了林氏中、英文散文各自的特点:中文作品呈现出文白夹杂,中英互现,不避俚俗,多行话、术语,词语并置等特点,英文风格简洁,语言凝练,外国语的借用使其颇有异域特色。最后,对比发现,受两种语言系统和文化的影响,中文小品中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在其英文文本中有所延续,反之亦然,原作和译作没有绝对的界限。  接下来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主要阐述了林语堂在双语小品文创作和翻译中的特殊话语策略——译创结合的策略。首先,文章通过实例论证了翻译中的创作痕迹以及创作中的翻译痕迹。接下来,本章从两个方面说明林语堂选择这种翻译策略的原因及具体实现途径。出于文化传播的考量,林语堂十分重视文本材料的选择和文化注释;此外,考虑到受众的语言和心理的差异,林语堂在两种文本转换时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删减和增译,并以实例示之。  最后,文章考察了林氏小品文在国内外的接受情况。尽管其小品文在国内外的接受效果有所差别,但其对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不容否认。林语堂的成功译介不仅给今后的学者提供了借鉴,其自译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译理论构建的进程。在结论部分,作者对本文中心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同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研究者的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在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习惯中,省略是常见的一种方式。而其中句末省略表达为其典型代表之一。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能否正确理解并把握句末省略表现是一个难题。再加上实际使用的
目的建立测定原料乳中蛋白质的离子色谱法。方法用15%三氯乙酸沉淀原料乳中蛋白并抽滤得滤液,用硫酸—双氧水体系分别消解原料乳及滤液,用20mmol/L的甲烷磺酸作淋洗液,Ionpac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基于语篇衔接和语言迁移理论,采用错误分析的方法,探讨英语学习者物主限定词的书面输出情况,并试图探究物主限定词使用错误的原因。本研究以航海类专业100名大一学生为研究
本文从斯芬克斯之谜的角度对叶芝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斯芬克斯之谜作为哲学概念主要体现在俄狄浦斯的悲剧中。在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解读是人,他的回答杀死了
教材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中,精读课占有很大的比重,贯穿大学一、二、三年级6个学期,在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及学生综
本文主要研究苏联作家伊萨克·巴别尔《骑兵军》中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一共出现四类人物,他们分别是:哥萨克、犹太人、女性和叙述者。人物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如体貌、语言、行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国与国际间合作和交流日益增多,对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除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交际能力培养之外,我们还要关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幅度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国情中最显著的社会现象之一。据统计,截止2006年5月,我国共有流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