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藜芦醇与阿托伐他汀单独或联合用药对新西兰兔腹主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新生内膜及再内皮化的影响目的:复制新西兰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观察白藜芦醇与阿托伐他汀单独或联合用药对支架植入段血管再内皮化的干预作用,为防治支架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月龄雄性健康新西兰兔,体重2.5-3.5kg。高脂饮食饲养3周后,所有实验动物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第8周时,将药物洗脱支架(DES)(Firebird23.5*13mm)植入新西兰兔腹主动脉损伤后狭窄明显处。复制DES植入模型后,将存活的9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22)、阿托伐他汀组(2.0mg/kg/day,n=24)、白藜芦醇组(50mg/kg/d,n=24)、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2.0mg/kg/day+白藜芦醇50mg/kg/d,n=24)。各实验组动物按实验方案给予药物干预至实验终点(术后28天)。支架植入术后第28天对DES植入段血管的内膜覆盖及再内皮化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分析新生内膜增生/厚度(Neointimal hyperplasia,NIH,mm)及新生内膜面积(mean NIH area,mm2)。取支架覆盖段血管组织,扫描电镜下观察靶血管内皮化程度。结果:OCT成像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DES支架段新生内膜厚度及新生内膜面积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相较于RV、Ator单独用药时,新生内膜厚度(211.42±24.96vs182.03±19.1,211.42±24.96vs196.64±24.07,P<0.05)及新生内膜面积(1.56±0.09vs1.44±0.10,1.56±0.09vs1.50±0.10,P<0.05)均增加更为明显,支架内皮覆盖程度更高。扫描电镜定性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内膜的形成较各实验组明显延迟;RV组支架小梁表面新生内膜覆盖不完全;Ator组及联合用药组可观察到支架小梁表面及支架小梁间区域均呈高内皮覆盖状态.。说明RV及Ator单独或联合治疗增加了新生内膜及再内皮化程度。结论:白藜芦醇与阿托伐他联合用药可促进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血管内膜的再内皮化过程,其作用优于单独用药,对于预防支架植入后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白藜芦醇与阿托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分离并提纯大鼠BMSC细胞,观察RV与Ator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大鼠BMSC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RV与Ator联合用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发生机制,为二者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6周龄SD大鼠(120g-160g),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后肢胫骨和股骨,提取全骨髓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BMSC细胞,培养过程中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培养至第3代且状态良好的BMSC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90,CD4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定向诱导BMSC细胞成脂和成骨分化,并用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分化后细胞。取良好生长的第3代BMSC细胞,分别与阿托伐他汀、白藜芦醇及雷帕霉素共培养并分组。根据干预药物浓度的不同,将阿托伐他汀分为6组:对照组(0.1%DMSO)、0.O01μM、0.01μM、0.1μM、1μM和10μM 白藜芦醇分为 7 组:对照组(0.1%DMSO)、0.1μM、0.5μM、1μM、2.5μM、5μM、10μM;雷帕霉素分为 8 组:对照组(0.1%DMSO)、0.1μM、1μM、10μM、100μM、1μM、10μM、100μM。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BMSC细胞的增殖情况,以筛选出最适的药物作用浓度及培养时间;Western Blot检测RV及Ator单独或联合用药对RPM环境下BMSC细胞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V及Ator单独或联合用药对RPM环境下BMSC细胞凋亡情况。应用Transwell装置观察BMSC细胞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用药组BMSC细胞的VE-Cadherin、CD31(PECAM-1);同样,在各实验药物干预前用或不用PI3K抑制剂LY294002(30μmol/L)预处理2小时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Akt、p-Akt、eNOS、p-eNOS、CXCR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对第3代BMSC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D90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83.6%;CD45表达呈阴性,阳性率为0.0%。经成脂诱导培养后,BMSC细胞中出现被油红O染为红色的脂肪滴;经成骨诱导培养后,BMSC细胞经茜素红染色可见呈红色的矿化结节。CCK-8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在第48小时细胞存活率最高,在该时间点RV浓度为1μM、Ator浓度为0.1μM、联合用药浓度为RV1μM+Ator0.1μM时细胞存活率最高;而在RPM环境下培养48小时,联合用药时(RV2.5μM+Ator1μM)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时(RV1μM、Ator1μM)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在RPM环境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tor组与联合用药组BMSC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各实验组BMSC细胞用RPM处理后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现象在联合用药时更加明显。Transwell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各干预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间比较发现,相比于RV组,联合用药组及Ator组细胞迁移数量增加。RV与Ator联合干预BMSC细胞12天后,应用Wester blot检测内皮标志物,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联合用药组CD31及VE-Cadherin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 blot检测RV与Ator单独或联合应用对BMSC细胞Akt、p-Akt、eNOS、p-eNOS、CXCR4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各实验组BMSC细胞的p-Akt、p-eNOS、CXCR4蛋白表达均上调,联合用药组BMSC细胞的p-Akt、p-eNOS蛋白表达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I3K抑制剂LY294002可下调p-Akt、p-eNOS、CXCR4蛋白表达,并使联合用药组BMSC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下降。结论:白藜芦醇与阿托伐他汀单独或联合用药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并增强细胞的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药物激活PI3K/Akt/eNOS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