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模拟降水变化下典型草地物种物候期及群落特征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黄土高原降水格局呈现出季节波动增强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趋势。降水格局变化势必会引起草地群落特征和物候期发生重要改变。目前,关于降水变化对水分限制的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特征和物候期的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仍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遮雨棚法模拟不同降水变化,共设置7个处理:(DP60:-60%,DP40:-40%,DP20:-20%,CK:0%,IP20:+20%,IP40:+40%和IP60:+60%),于2019年4-10月通过观测不同降水处理下自然恢复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主要物候期(返青期,繁殖期和枯黄期)和群落特征变化,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自然恢复群落达乌里胡枝子的返青期、繁殖期和和枯黄期在减雨处理下显著提前,而增雨处理则使其繁殖期和枯黄期发生推迟;狗尾草在不同降水处理变化下繁殖期和枯黄期均显著推迟,引起生长季长度增加;茵陈蒿在增雨处理下返青期发生提前,繁殖期和枯黄期推迟现象,引起生长季长度增加;而早熟禾对不同降水变化无一致的响应规律。不同降水变化下这些优势物种物候期的改变可能会对该区自然恢复植被生长产生重要影响。(2)人工恢复群落(白羊草群落)各物种物候期对不同降水处理响应程度较自然恢复群落整体较弱,不同降水处理下仅白羊草种群返青期在减雨处理下发生显著推迟,引起生长季长度变短;而其他各物种繁殖期、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在不同降水处理下均无显著变化,表明人工恢复群落物候期受极端降水变化影响较小,对降水变化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3)两种群落物种组成及丰度在不同降水处理下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增雨和降水处理均提高了群落中物种种类;不同降水处理对物种组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种重要值上,减雨处理显著提高群落中多年生优势物种重要值,而增雨处理提高了一二年生物种重要值;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群落中达乌里胡枝子在减雨条件下物种重要值均明显高于增雨处理,表明干旱条件利于达乌里胡枝子生长;茵陈蒿和白羊草对降水量变化不敏感,增雨处理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4)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群落植被盖度对降水变化响应规律大致相同,在5-8月份对降水变化较为敏感,而生长季末期变化不敏感;与盖度响应规律相似,地上生物量在增雨处理下明显高于减雨处理,IP20和DP20均能够显著提高两种群落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在不同降水变化无显著变化,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应对降水变化存在一定的抵抗力和稳定性;(5)不同降水处理下自然恢复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响应阈值存在明显差异。年降水量在DP60(202mm)时是草地群落物候发生转变的降水量,而年降水量在IP20(606mm)时是草地群落结构发生转变的降水量。鉴于此,未来降水格局变化背景下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措施可能需要综合权衡降水变化下植被物候期和群落结构改变对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利弊关系。
其他文献
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是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领域成功的关键因素。机器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个性化推荐等服务领域,然而数据集中通常都含有私有或敏感信息,如医疗诊断信息、电子商务购物信息等。由于机器学习模型本身会泄漏训练数据中的个体信息或敏感属性,例如成员推断攻击、模型反演攻击等,机器学习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已是目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机器学习中数据模型发布和分析时的个人隐私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数据呈现海量增长,用户普遍受到信息过载的困扰。为了解决信息过载,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便利性,推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平台,目前最广泛的是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推荐系统(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协同过滤技术通过对用户历史评分进行统计获取目标用户的相似用户,根据相似用户的喜好对目标用户的喜好进行预测。但协同过滤技术的开放性使其极易受到托攻击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云服务器及其提供的服务成为研究热点,云存储由于其低成本和接近无限的数据存储空间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用户将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上并随时随地访问其数据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访问控制,但传统的加密方式无法为用户提供准确高效的搜索服务。基于属性的加密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对多、细粒度的数据共享模式。但基于属性加密的密文搜索仍存在搜索关键字单一、效率较低、搜索结果不可信等问题,结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凋落物数量、质量以及根系分泌物的不同而变化,在全球变化的环境下,土壤碳库的收支平衡以及土壤有机碳动态机制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土壤中有新鲜有机物(如葡萄糖、根系分泌物等)输入时,可能会促进或者抑制土壤中原有有机质分解的现象,则称为激发效应。本研究选择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刺槐林(14年、20年、30年、45年)以及邻近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应用13C
区块链是目前分布式系统研究中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区块链分为公链、私链、联盟链,联盟链具有自主可控能力且内部信息开放,可以实现链上权限分级功能。目前,商业化区块链系统要求保证自主可控能力的同时,兼具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技术特征,联盟链非常适合这种应用场景,是商业化应用的最佳落地方案。在联盟链中,共识算法通常选用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它是由旧的拜占庭一般问题衍生而来。系统可以在恶意节点
随着云计算的迅速发展,数据的安全检索和密文共享等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将所有密文解密后再检索的方式搜索成本极高,可搜索加密技术为云服务器提供了密文的安全检索。然而现有的基于可搜索加密的数据共享方案普遍存在着云上数据被篡改、解密权限授权困难、检索结果不可信以及密钥泄露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数据完整性、多用户场景下的访问控制和密文授权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提出了电子邮件中支持
显著性检测技术和协同显著性检测技术是显著性物体检测领域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对单幅图像进行操作,后者则是针对一组协同图像组进行操作。针对RGB图像进行显著性和协同显著性检测的技术已经在图像分割、图像检索和协同分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当被检测的图像背景复杂、前景和背景对比度不高时,现有的检测结果会出现显著性物体检测不完整、边界不清晰的问题。随着成像设备的快速发展,RGBD图像中的深度信息在对象分割
本文使用TRU树木雷达的无损检测技术调查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胸径古国槐的空腐现状和根系分布,旨在了解古槐的空腐规律、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健康情况,为古槐的保护管理、复壮加固和安全隐患排查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论文根据胸径共选取不同径级的古槐样树40棵,通过树木雷达扫描结果,分析了古槐的空腐现状;研究了古槐空腐与胸径、树干高度的关系以及古槐树干的空腐规律;分析了古槐根系的分布特征,以及胸径、树高、冠幅、空腐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的重要措施,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功能,特别是养分可利用性的增加。氮(N)和磷(P)的可利用性不仅调节着整个陆地生物圈的植被生产力,并可通过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改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植物重吸收过程和土壤矿化作用为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的关键过程,对于植被的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农田、
氮素是影响森林植被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目前全球氮沉降呈上升的趋势,氮沉降在增加土壤速效氮的同时也会促进氮在植物体内的累积,最终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森林更新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学过程,影响森林自然更新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凋落物,它对建群种幼苗生长的影响也是国际上针对森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往关于凋落物和氮沉降的单独研究有很多,但是,在全球氮沉降大背景下,氮添加与凋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