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紫色土有机碳分布、储量及影响因素——以内江市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是最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除了要准确了解温室气体排放的状况,植被和土壤吸收CO<,2>的所谓碳汇功能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研究,而对我国典型的紫色土丘陵区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的区域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四川中部丘陵区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从整个剖面的含碳量来看,上坡位和中坡位的含量特征均表现为疏林地>坡耕地>荒草地,下坡位则转变为坡耕地>荒草地>疏林地,各坡位土壤剖面总有机碳含量均是在0.5cm层累积,之后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在疏林地和坡耕地利用方式下递减速率较慢,而荒草地在10cm深度以下总有机碳含量迅速下降。 (2)总的来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均为疏林地>荒草地>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差异较小,分配比例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其中疏林地中递减的幅度相对较小,坡耕地中递减的幅度相对较大。受人为影响较大的坡耕地土壤其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变异系数也较大。 (3)由于根系分布及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在土壤剖面上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其含量均为疏林地>坡耕地>荒草地,在下坡位转变为荒草地>疏林地>坡耕地。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变化较为散乱,除下坡位的坡耕地外没有明显的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的趋势,但仍然是受人为耕作因素较大的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变异较大。 (4)从整个土壤剖面的含氮量来看,不同坡位的变化趋势均是疏林地>坡耕地>荒草地,坡耕地与荒草地全氮含量更为接近。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荒草地土壤的C/N相对较高,疏林地土壤的C/N相对较低。 (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和团聚体组成变化范围较大,结构系数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而团聚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6)研究区1982年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69kg C/m<2>(20cm)和5.37kg C/m<2>(100cm),2006年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80kg C/m<2>(20cm)和5.42kg C/m<2>(100cm),两时段对比有机碳密度略有提高,但具体到土种则各有升降。 (7)研究区1982年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1Tg(20cm)和4.14Tg(100cm),2006年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9Tg(20em)和4.18Tg(100cm),虽然也是略有升高,但考虑到本次研究仍然用1982年的土壤面积进行计算,所以整个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是下降的。 (8)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性较高,在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其相关系数均为疏林地>荒草地>坡耕地,说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土壤,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更大,更不稳定。 (9)不同粒径与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关性较差,1~0.05mm粒径与总有机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荒草地为显著负相关,疏林地为极显著负相关;0.05ram~0.002mm粒径与总有机碳之间呈正相关,但相关性都比较低,仅荒草地达到了显著正相关;0.02mm~0.002mm粒径与土壤总有机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0.002mm粒径与总有机碳之间呈正相关,但只有疏林地达到了极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
期刊
献给受众高质量高品位的“焦点”节目──办好“焦点”类节目之我见耿光明近年来,“焦点”类节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播电视上。由于它报道的是“热点”新闻,谈论的是“热门”话
气温是重要的气候因子,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不同地区气温特点不同,即使在同一区域的不同位置,气温也有明显差异。凉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烤烟生产区,其地形、气候分
加强有线电视管理促进有线电祝健康发展邵士宽有线电视事业正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2500多万户,安徽省有线电视用户已达60多万户。有线电视具有节目容量大、传输质量
日本殖民当局据台后,计划调查台湾南北纵贯铁路及中央山脉东西横贯道路,其中“中央山脉横断探险队”由埔里社进入雾社山区,深堀大尉一行14人因违反赛德克族的Gaya,被德路固群
朱先明,1923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51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任教.1956年2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1958年9月在农学系作
前言封闭1号(丁扑合剂)是我所自1983年以来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于1987年筛选出的一种比敌稗安全、高效、成本低的封闭型苗田化学除草混剂,暂定名为封闭1号。1988~1992年,在北方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通过管道将水和肥料一起输送到田间的灌溉施肥技术,它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人工等优点,被认为是解决现代农业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以及劳
目前,设施蔬菜生产已经成为我国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由于设施蔬菜生产环境的特殊性,设施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尤为突出。本研究以土壤类型为潮褐土,土壤pH≥7.0,土壤质地为壤质土条
本研究以欧美杨107茎段为材料,建立高效组培再生体系,确立了适宜的茎段再生不定芽的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Na+/H+逆向转运蛋白(Na+/H+ antiporter)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