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视角下城市体系与多中心经济绩效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udahua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体系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城市与城市体系的产生活动离不开专业化和多样性分工,同时分工对空间结构的塑造导致了空间上集聚中心的出现。·一直以来城市经济学家围绕多中心和单中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展开了众多研究,本文结合中心形成的理论梳理、微观机制推演、模型推导以及实证检验,分析了包括空间结构在内的多个要素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证明了多中心对经济绩效的正向作用。第1章绪论,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意义,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第2章理论回顾和研究综述,梳理了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城市和城市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分层组织结构模型下的劳动分工,经济增长以及经典城市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层级结构模型下空间活动的同构性,得出多中心的产生源于城市分工深化的假说。第3章在分层组织结构模型的框架下,结合D-S函数,证明了在隐含分工可以提供规模经济和多样化产品的假设条件中,城市分工水平提升会带来城市绩效的提高,而绩效提高的来源之一就是多中心带来的本地化的集聚经济以及城市化的贸易市场,证明了多中心结构确实有利于提高经济绩效。第4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多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速和β收敛速度都高于单中心城市;2.空间结构对产业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的作用存在影响,单中心城市在三产产值占比较高的情况下通常经济绩效较低;3.通过构造结构变量,利用C-D生产函数和带有空间滞后效应的混合模型验证了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对经济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第5章总结研究结论,多中心城市普遍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多中心是原单中心边际净集聚效应为零时形成的结构;二是多中心结构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分工深化和贸易交换可以增加规模效应并丰富商品类型,从而提高经济绩效;三是空间的溢出效应和锁定效应,使多中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并形成空间正向反馈。虽然根据本文对城市内部多中心的界定,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存在一些制度扭曲的现象,但是将结论抽象化后,在同构的城市体系中,多中心结构的发展优势始终是存在指导意义的。
其他文献
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争议不断,这一方面是由于其类型的多样性及由此带来的权利冲突和利益纷争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以传统的知识产权理论即权利用尽原则与地域性原则为基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诚信教育,主要通过其荣誉准则(Honor Code)来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文中主要介绍了杜克大学诚信教育翻度中的荣誉准则、集体规范(Community S
C语言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几年来我院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然后从课程
本文结合IT产业的需求,从推行双导师制的区域经济背景、双导师制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职能、双导师的选择与管理以及建立适用双导师制的学分制管理制度等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一种特别的诉讼类型——环境公益诉讼显然已成为当前救济环境公益的基石,被法学界和环境公益组织寄予厚望。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引起了法学
具体行政行为的检察监督是实现对行政权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检察监督应该遵循法定监督原则、有限监督原则和有效监督原则。检察监督范围应当包括与公民权
陪审制度的启动模式在不同国家呈现不同类型。在上述国家,陪审的启动均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建国以来,我国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启动模式的制度规定经历了数次变迁。而无论立
<正>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比例在城市中学中越来越高。这些孩子不仅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父母的疏离,其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收到
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商业化应用带来了巨大收益,但其对公众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亦引发了公众的疑虑。由于科学数据与经验证据尚需积累,这类新兴科技的长期影响究
城市群的形成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城市群的发展与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密切相关。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群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构建一个多模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