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由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出版。在书中,他们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发展方向。此后,人们一直将翻译置于文化的语境下进行研究。但翻译毕竟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所以了解语言之间的异与同是进行翻译的基础。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分别选取了英汉两个短篇小说及其译文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对比了英汉人称代词在使用频率、衔接手段等方面的异同,并探求了隐藏在这些异同点之后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一章简单地介绍了本文的目的、所要采用的方法和基本的框架。 第二章首先指出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有着深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对国内外学者在语言对比领域所做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其次,详细地阐述了韩礼德有关连贯与衔接的理论。 第三章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语料选择的标准和所采用的统计学的分析方法。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是本文的一个尝试。过去的研究只是对语料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样本的均值和方差,证明了在所选样本中英汉人称代词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第四章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隐藏在这些差异之后的种种不同的文化差异。 文章最后一章总结全文,指出在英汉短篇叙述小说中,第一、二人称代词的差异是不显著的:而第三人称代词的差异异常显著。这与英汉两种语言所受的不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强调直觉性、归纳性,具有动态、高语境、话题突出的特征,而英语强、理性、演绎性,具有静态、低语境和主语突出的特征。只有意识到这些差异,才能使译文贴切、自然、符合译入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