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可调的纳米ZnO表面蛋白吸附规律及其在蛋白分离中的应用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xi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ZnO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在荧光成像、生物检测等诸多生物医学领域中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加快其实用化进程中,Zn O与生物物质界面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固体表面浸润性是影响纳米生物界面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纳米ZnO表面浸润性已有研究,但是其对蛋白吸附行为的调控却鲜有报道。蛋白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还将进一步影响细胞的粘附,因此,系统研究纳米ZnO表面浸润性对蛋白吸附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相关模型有助于加深ZnO与生物物质作用机制的理解,为新型、高效纳米生物医用平台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本论文以浸润性可调的纳米ZnO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蛋白与细胞在其表面吸附/粘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改进了传统的蛋白磁分离技术,开发了基于超疏水纳米ZnO界面的高效痕量蛋白分离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紫外光辐射和暗态存储等方式调节了纳米ZnO表面浸润性,获得了一系列从超亲水到超疏水的纳米ZnO。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系统研究了纳米ZnO表面浸润性对BSA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蛋白吸附位点随ZnO亲水性增强而增加,因此,BSA在纳米ZnO表面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BSA吸附动力学测试及红外光谱表征证实了BSA在纳米ZnO表面存在着吸附、脱附与构象变化三个过程。BSA吸附与脱附速率随ZnO表面疏水性的增强而增大,这可能与键联在ZnO表面的水分子氢键网络产生的能量势垒有关。BSA构象变化速率随纳米ZnO疏水性增强而增大,但当ZnO表面达到超疏水时,该速率略有减小,这可能是BSA与ZnO间疏水相互作用增强和吸附位点减小共同导致的结果。软蛋白BSA在具有不同浸润性的纳米ZnO表面的吸附规律还适用于硬蛋白(如溶菌酶蛋白)吸附及细胞(如4T1细胞)粘附。这一研究对加深纳米生物界面作用机制的理解及纳米生物界面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应用提高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参考。2.选用纳米ZnO作为痕量蛋白磁分离器壁材料,研究其表面浸润性对蛋白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蛋白分离效率随蛋白浓度的降低而减小,蛋白在超疏水纳米ZnO上的分离效率优于普通商用的塑料、玻璃基底和疏水纳米ZnO,尤其在蛋白浓度较低时(≤200μg/mL),超疏水纳米ZnO分离效率更具明显优势。疏水纳米ZnO蛋白分离效率低于商用材料,证实了提高痕量蛋白分离效率的关键因素是材料表面浸润性,而非化学组成。超疏水纳米ZnO蛋白分离效率还与蛋白种类有关,硬蛋白分离回收效率较软蛋白来说更高。该超疏水ZnO表面适用于分离pH为6.0~8.0,离子强度为0~1mol/mL的痕量蛋白体系的分离。该研究结果为改进现有痕量蛋白磁分离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也是城市发展水平与福利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是由政府兴建投资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
"和"、"变"、"用"思想深嵌于中国的文化典籍和国人"常人生活"的惯习中。在解读"和"、"变"、"用"的中国文化蕴含基础上,提出其在本土管理思想中的内涵与维度。继而,引入以华为
1,6-二磷酸果糖(FDP)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胞代谢中间产物,能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系的活性,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代谢、抗心律失常,保护与改善重要脏器和
D-二聚体(D-dimer,D-D)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验项目,是临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进行溶栓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有胶乳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
从2009年中国开始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加速。为了了解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所处的阶段,评估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有效性,需要对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
本研究旨在探明喜树碱植物水培体系中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长期积累对植物生产的作用。建立了喜树幼苗和野生型蛇根草水培体系根系分泌物的新分离富集方法:首先以硅胶填充固相萃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但粮食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加大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我国粮食贸易更容易暴露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风险和价格风险中。
遥感图像融合研究的是如何综合利用不同遥感传感器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来产生新的数据,以获取对同一事物或目标的更为全面、客观及本质上的认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如
网络文艺是文艺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形态。网络文艺具有"育德"功能,这是在网络文艺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网络文艺具有独特优势,这是在网络文艺中融入社会主义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76例胃癌病例资料,选取12项指标作为胃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